從曆代有關西域的故事中,從廣為流傳的新疆民歌中,從外界對於新疆的報道中,我們聽說了新疆。絲路古道上的異域風情,獨特的名勝古跡和壯麗神奇的自然風光久久牽引著我們的向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40周年前夕,在瓜果飄香的收獲季節裏,為參加西北外宣工作協會和大西北攝影展開幕式,時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的張懷武帶領吳勇和我終於來到了新疆。
新疆確實很美。美得令我們難以描繪其豐姿綽約的神韻,美得驚心動魄令人心醉神迷。
新疆確實好大。好大的戈壁,好大的油田,好大的沙漠,好大的草原,好大的森林,好大的綠洲。大得似乎無邊無沿,大得讓我們乘車一出去就是好幾百公裏。
新疆人摯愛著這片異彩紛呈的土地。一些內地進疆的“老新疆”、老軍墾戰士退休後在可返家鄉的情況下,毅然留在新疆,他們的話蘊意無窮:這方水土真養人啊!
接待我們的新疆人向我們介紹新疆時,總愛以“我們新疆”起頭,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優美的牧場: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優美的牧場”。然而,林林總總的高樓大廈,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川流不息的行人車輛和現代化的都市氣息使“烏魯木齊”這個名字失去了“本義”,若不是地表資料證明,我們怎麼能想象出200多年前這裏曾是水草豐茂的牧場呢!“牧場”的蹤跡已無處尋找,而“優美”的本色卻愈發亮麗——優美的歌聲舞姿,優美的自然景觀,優美的人文環境,優美的邊域風韻……
烏魯木齊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140萬人口。不同的民族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聚居在一起,使人感到這裏的一切似乎都有一種大度和寬容的特性。
烏魯木齊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盡管深藏在亞歐大陸腹心,但大漠高山阻擋不住她走向世界的腳步。她以不懈的努力,在構築著中國西部橋頭堡的開放形象。
近幾年,烏魯木齊的城市建設發展很快。市區內70米以上的建築就有80座。當我們到達烏魯木齊時,市內的大型立交橋正在緊張建設之中。我們心中不禁疑問:都9月下旬了,向40大慶獻禮還來得及嗎?可是等我們赴喀什返回烏魯木齊時,立交橋已竣工通車,前後僅僅是3天3夜時間!烏魯木齊就是以這樣的速度大踏步前進著。
最能集中體現烏魯木齊開放形象的,當屬一年一度的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了。
自1992年9月舉辦首屆烏洽會後,至今已舉辦了四屆;每一屆都是一次盛大的節日,都有一份輝煌。
今年的烏洽會有5000名中外客商雲集在此,談貿易,商合作,定投資,交朋友,通信息。
烏洽會構築的國際通道,把亞太國家、中亞國家、東歐和西歐國家與中國西部、東部省區連成一線,通過新疆14個開放口岸進進出出。
四屆烏洽會對外成交額共68.67億美元,內聯項目共1960多個,金額達134.6億元。國家有關方麵今年初已把烏洽會列為與老資格的廣交會、滬交會、哈洽會齊名的全國四大交易會之一。烏洽會似烏魯木齊金秋盛開的最為美麗的花。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娜爾罕的心兒醉了……”,隨著車內同行人悠揚的歌聲,我們來到了吐魯番這座馳名中外的葡萄城。
吐魯番曆史悠久,是古絲道上的重鎮。自西漢以來一直是我國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之一,1978年被批準為新疆第一批對外開放地區。
吐魯番作為“葡葡王國”名不虛傳。這裏出產的葡萄含糖量高達20%~24%,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目前種植麵積為1.208萬公頃,總產量為23.39萬噸。1978年吐魯番被列為國家葡萄生產基地。葡萄、甜瓜與棉花是吐魯番地區農業的三大支柱產業,1994年,吐魯番農民人均收入13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