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進井岡山(1 / 2)

紀念建黨90周年的紅色氛圍,六盤山上高唱紅色經典的激越旋律,每每勾起我幾年前井岡紅色之旅的紅色記憶。井岡山烈士陵園穹頂上那顆巨大的紅五星,那震撼人心的紅色光芒,閃耀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凝聚了人類最崇高的美德和精神。我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名義期待,期待這90年的精神之火像火炬一樣,燃燒不息,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裏照亮我們通向未來的漫漫征程!

——題記

走進井岡山

九月的一天,我與同學們從長沙出發,乘大巴在湘贛公路上飛奔著,期待著,趕往那綿延五百裏的紅色井岡。

我們沿登山公路盤旋而上。遠眺,白茫茫的雲海掩沒了群山的許多山巒,隻留下最高的峰尖,好似大海中一個個島嶼;近觀,微風輕拂著層巒疊翠的綠色,猶如大海翻湧著一層層波瀾。

在夕陽籠罩的雲海中,我們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黃洋界。在這裏,我對黃洋界保衛戰中犧牲的英烈進行了心靈的祭奠,讓懷念之情穿越時空,盤旋在曆史永恒的一個個壯烈瞬間!

井岡山——浸透了烈士鮮血的革命聖地

第二天,我們來到井岡山烈士陵園。

首先,瞻仰烈士紀念堂。懷著敬仰,我們向具有恒久魅力的偉人毛澤東雕像三鞠躬,敬獻了凝聚緬懷的花圈。

左右兩廳,陳列著153名井岡山鬥爭時期主要領導人的遺像和生平簡介。紀念堂後廳為骨灰堂,安放著部分烈士的骨灰,內牆刻有15447名勇士的英名,先後共有4萬多名紅軍獻出了生命。現在,他們又一次相逢在這裏,共同用靈魂緊緊地擁抱這片熱血浸透的土地,並化作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昭示生命的生生不息!

順著石階路前往陵園的左山脊,就是內容豐富、藝術精湛的碑林。

黨和國家領導人、老紅軍題寫了170餘塊詩詞。默讀著飽蘸無比敬仰和深沉哀思的墨寶,我仿佛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歲月,感悟那在血與火的拚搏中澎湃的紅色激情。

陵園的右山頂是雕塑園。有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19位革命家的雕像。這些井岡山時期主要領導和著名人物的生動形象,由青銅、漢白玉、花崗石合成。雕像立若遠眺,坐如沉思,蹲似臨戰,騎像疾馳。神態逼真,栩栩如生。

也許是建造者融入了太多的情感,也許是瞻仰者寄托了太多的思念,每座雕像都讓我感覺:合成的物質已與每個人物靈肉相融、血脈相連。我想,他們會與井岡大地的每一脈生靈同在,永不分離。

陵園頂端是高大雄偉的紀念碑。直插雲霄的主碑如“山”字形,遠眺似一團火焰,氣勢恢弘,寓意井岡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如鋼槍林立,大氣磅礴,用槍的姿態詮釋了一個偉大的哲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

井岡山——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

走進井岡山革命鬥爭史展覽館,就走進了閃爍理想光輝的曆史;翻看那一頁頁驚天動地的詩篇,感受著共產黨人對堅定信念的執著實踐。

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鬥爭,一直是在敵我力量對比非常懸殊,處於白色勢力包圍之中進行的。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根據地軍民同敵人作鬥爭?井岡山的革命火種靠什麼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革命的理想和必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