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老共青團員的心聲——朗頌詩(1 / 2)

共青團是青年的組織

青春是一個人一生最美好的時段

盡管眼下已兩鬢斑白

憶想那美好的經曆

仍讓我熱血沸騰,激動萬千

那還是在1965年

我上學在初二乙班

班上成立團誌部

當我戴上那閃閃發光的團徽

我激動得徹夜難眠

特別是回到老家

我專找人多的地方去轉

那一雙興奮的眼一閃一閃

似在提醒每一個人

你們是否看見

我已是一位光榮的共青團員

盡管在很快開展的文革之中

我們班第一批吸收的三名團員

一個曆史反革命兒子,一個小土地出租兒子,一個漏劃富農的後代

緣此吸收我們的校團委的老師

在校第一個遭到了批判

但這個共青團員的讓人驕傲的稱號

卻永遠地刻在了我的心間

文化大革命讓我們折騰了好長一段

武鬥逼得我們回到家園

滿懷熱情去村上的團支部報到

他們卻睜著一雙質疑的雙眼問我

你還是共青團員?

這一問讓我氣憤

挫折了一位共青團員的尊嚴

我千方百計地去努力表現

但得到的回答是

村上不承認你這共青團員

我無奈,我悲哀

更讓我傷心的事接著出現

與我一同回鄉的同班的兩位同學

一位進村小學做了民辦

一位招工進了縣抽水站

而我這個在校挑梢的共青團員

卻被排擠歧視到無事可幹

這是我這個共青團員最灰暗的一段

幽怨的笛聲每每便哭訴在泔河岸邊

一個偶然的機會

縣上來人到村上招農民技術員

其中最重要的條件

必須是初中以上文化

更必須是共青團員

這一招收

讓我這位被歧視和排擠的共青團員

有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和人生的轉變

技術員隻幹了兩年

因為我是共青團員

便被唯一的選擇進縣水利局當了打字員打字員僅幹了兩年

亦因為我是共青團員

被縣委作為青年幹部的培養重點

到一個鎮上做了共青團幹

在這個鎮上也幹了三年

一件一提起就讓我心酸的落淚的事

我今天必須把他公開在老共青團工作者的麵前還在1978年

那是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剛逝世四人幫剛剛粉碎

高考剛剛恢複的一年

就在那一年的春天

從地區,到縣,到人民公社

各級共青團,開展了一場植樹造林的大會戰(當時地區的團委書記是劉金花、雷建華、聶萬清、幹事何昭、曹興渭、李春光,而縣團委的書記是杜建初)

是他們一聲令下

我帶著七百餘名青年

背著鋪蓋,扛著鐵鍁

步行百裏

上了瓦苗山

我記得很清楚

禮泉縣團委當時提出的口號是

萬名青年萬畝林田

那一天出征時

拉鍋灶的拖拉機在公社門口似出征的戰鼓突突地冒著濃煙

一個團支部一個突擊隊的紅旗在公社院中招展一位小號手穿著軍裝挎著水壺拿著軍號跟前跟後,寸步不離在我的身邊

公社書記一陣激情洋溢的講話

我們便雄糾糾氣昂昂地上了前線

從早上走到下午

臨黑之前趕到會戰的地點

紮營,開灶,尋找住的地點

我隻記得將人安排得住完

拂曉便出現在東方的天邊

當太陽還未升起時

我們的戰旗已插在瓦苗山巔

我們在那兒共苦戰了四十多天

我們自帶的文藝隊每日都在山巔精彩表演我們把批林批孔的詩歌朗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