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我們不能掌控時間,卻可以和時間一起賽跑,爭分奪秒;還可以用短暫的時間,去爭取完成更多的事情。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非常珍惜時間。談到時間,他曾經感言:“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惜時如命的魯迅把別人喝咖啡、閑聊天的時間幾乎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他曾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12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裏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裏。
魯訊13歲時,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幼,魯訊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幹家務勞動。有一天,魯訊在家裏幫助媽媽多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曆的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訊一頓。
魯訊挨訓以後,並不因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師和家庭,反而誠懇地接受了批評,決心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別因做家務而遲到。於是,他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個“早”字。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籲籲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都會覺得很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在北京時,魯迅的臥室兼書房裏,掛著一副對聯,集錄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句詩,上聯是“望崦嵫而勿迫”,意思是看見太陽落山了還不心裏焦急,下聯為“恐鵜鶘之先鳴”,意思是唯恐一年又過去,報春的杜鵑早早啼叫。
除此之外,魯迅的書房牆上還掛著一張他最崇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道:“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麵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麵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迅用這朝夕相處的對聯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緊時間。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一生多病多災、輾轉漂泊的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到自然、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後人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教育啟示】
最經不起蹉跎的便是時間。《明日歌》裏這樣寫道:“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其實,我們抓不住已經消逝的昨天,也抓不住還沒到來的明天。能牢牢把握的唯有今天。
不妨告訴我們的孩子,當他在課堂上無法集中精神、好好學習時,在家中隻想玩鬧,而不願坐在桌前靜靜地看看書時,請想一想那個刻在魯迅書桌上的“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