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我們有沒有想過,怎麼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最大的價值?也許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選擇用恰當的方式,去擴展生命的寬度。
一位擔任美國某家著名跨國企業亞洲區顧問的老人退休了,兩個年輕人慕名前去拜訪他。盡管已經年過花甲,但這位曾經帶領該跨國企業成功開拓了亞洲市場、並取得傑出成就的老人看起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他廣博的知識和超前的思維讓這兩個年輕人自歎不如。
老人善於預測經濟形勢,曾經很多次把企業從可能爆發的危機中解脫出來。一個年輕人笑著請老人給他預測一下未來的人生。老人笑了笑,問他想預測哪一方麵的,年輕人將手掌伸到老人麵前,略加思考後回答道:“很多人都說我的生命線很長,特別長壽。您看看呢?”
老人看了一眼年輕人的手掌,問了一個聽起來似乎和“手相”無關的問題:“你知道構成人體組織的最小單位是什麼嗎?”年輕人疑惑地說:“是細胞吧?”老人說:“不對。細胞並不是人體組織最小的單位,它是可以再分的。生物學家已經發現,構成人體組織最小的單位是DNA。目前生物學家已經破解的DNA組合已達兩億,按照DNA的組合推算,人的壽命應該是一千二百歲。”
年輕人大吃一驚,不解地問:“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我們現代人也太短壽了吧?別說現實生活中根本從來沒有人活到一千二百歲,連過百歲的都堪稱是超級老壽星了。”
“因為生命有折損,我們每一天的日常行為都是對DNA的折損。我們說話、工作、吃飯、思考,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生命中的DNA,這使我們的生命達不到生命應有的長度。”老人微笑著解釋道。
“那就是說,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一點兒也不消耗DNA,我們就可以活到一千二百歲了?”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中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不可能不消耗DNA,隻要活著就得消耗,吃飯、睡覺這些維持生命最基本的活動就是消耗。即使我們不工作、不勞動,我們也不可能不消耗。”
年輕人被這番話驚呆了。原來我們維持現有的生命是以犧牲未來的生命為代價的。即便是有幸活到一百歲的人,也是以犧牲了未來的一千一百歲的生命為代價!短短一生如白駒過隙,這是多麼昂貴的代價啊。
老人仍舊侃侃而談:“所以,按照消耗掉的DNA計算,那些著名的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其實是理所當然了。他們並不見得有多偉大,他們對人類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我們也完全可以做得到。不過我們並沒有做到,那麼我們消耗的DNA原則上比他們的少許多,所以,我們其實應該活到兩百歲以上。”
“可是為什麼我們並沒有活得那麼久,甚至比他們活得更短?”年輕人更加疑惑了。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和他們消耗了同樣多的DNA,甚至我們消耗得更多。但是,我們並沒有把我們所消耗的DNA投入到有益的事業中去,而是用在了無謂的事情上。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被縮短了。”
【教育啟示】
有人說——
想要體會“一年”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失敗重修的學生;想要體會“一月”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不幸早產的母親;想要體會“一周”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定期周刊的編輯;想要體會“一小時”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對等待相距的戀人;想要體會“一分鍾”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錯過火車的旅人;想要體會“一秒鍾”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死裏逃生的幸運人;想要體會“一毫秒”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錯失金牌的運動員。
怎樣讓我們犧牲掉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的課題。如果我們把有限的時間都投入到無謂的事情中去,不但不能產生任何收益,以此延展我們的生活空間,擴展我們的生命寬度,反而會成為對生命最無益的消耗,也就是在縮短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意識到過往的一些行為,對生命構成了多大的浪費時,那些被浪費的時間,早已一去不複返。幸好,歌德說過:隻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現在和未來畢竟還在手裏,我們還可以從此刻開始,讓原本不長的生命,不再被無謂地虛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