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公平性評價
1.3縣農業人口參合率
2008年,總參合率Z縣最高,為97.20%,Y縣次之,為95.80%,X縣最低,為92.60%。
2.3縣貧困戶參合率
2008年,3縣貧困人口的參合率都為100%。據調查得知:樣本省衛生廳發布相關信息,要求各縣市密切關注貧困人群的參合動態,做到貧困人群就醫有保障。各個縣市政府積極響應政策,保證最需要幫助的農民能夠得到參合後帶來的實惠。說明貧困戶的參合機會得到了充分公平的體現。
3.參保人數兩年增長(減少)率(%)
3縣2009年的參合率都不同程度的高於2008年,X縣增長幅度最大為1.20%,Z縣次之為0.82%,Y縣相對增長最小僅有0.73%。
第二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服務利用公平性
1.不同收入人群首次門診就診流向
對於大病患者所患的大病首次就診的醫療機構進行統計,分析大病患者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情況。
X縣:根據統計所得,低收入群體首選門診為村衛生室,中高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門診略傾向於鄉鎮衛生院和縣醫院。總體來看,各個收入群體患病首選村衛生室門診的比重在其它醫療機構中是最大的。對於經濟基礎薄弱的X縣,花錢少看好病,方便以至少花交通費是他們最為希望的,所以農村基礎醫療保障體係的運行在X縣得到了良好的運行,但是對於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仍然是X縣今後發展的重點。
X縣之所以在鄉村級衛生室門診利用率高,還有一個原因是X縣實行了鄉村兩級基本醫療衛生四級服務包,目的是開展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實現不同人群對基本衛生服務項目的均等化利用。其核心內容是以五級服務包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其中,1-3級包由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共同為轄區居民,免費提供計劃免疫、健康管理等10類40項公共衛生服務;4級包利用合作醫療人均籌資30元作為門診服務,由村衛生室為參合農民提供30種一般性疾病和74種基本藥品的門診治療,參合農民每次就診後繳納1元藥事費,就可免費獲得處方藥品、注射治療等基本醫療服務。
第四級服務包是利用參合農民人均合作醫療經費30元作為村級門診統籌,所以大大刺激了農民對衛生室的利用。
Y縣:根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收入人群門診利用首選是鄉鎮衛生院,原因是相比較而言,鄉鎮衛生院比村衛生室質量要高,比縣醫院的收費要低;再其次是村衛生室,在調查過程中得知,村民選擇村衛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距離近,費用低;高收入的人群直接到縣醫院就診的也有相當比例,對於低收入的人群首選到縣醫院就診的比例就很低;而低收入的人群也會首選私人診所進行門診治療,圖的是便宜方便。
Z縣:根據結果可以發現,不同收入組人群患病首選村衛生室門診的比重最大;不同收入組的參合農民對看病首選私人診所也都有所傾向;據現場調查得知:Z縣的私人診所發展勢頭異常旺盛,看病拿藥費用比較低,如果沒有頑固性疾病,參合農民一般小病或是去村衛生室或是去私人診所;首選鄉鎮衛生院的參合農民明顯不如X縣和Y縣的比例明顯;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去縣醫院的比例也在增加。Z縣代表東部沿海地區的參合情況,這種現象的出現值得我們對該縣新農戶實施方案的思考。
2.不同收入人群首次住院就診流向
對於3縣不同收入的大病患者所患大病進行住院治療的首選醫療機構進行統計分析:
X縣:所示:不同收入的大病患者住院首選鄉鎮衛生院,很明顯,在X縣對於在鄉鎮衛生院住院的報銷比例是很高的,所以調動了參合農民的積極性。隨著收入的增高去縣醫院住院的比例也逐步增加。
Y縣:據統計,大部分農民住院首選鄉鎮衛生院,低收入群體和中低收入群體表現較為明顯;中高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有相當一部分首選縣醫院;選擇縣外住院的各層次人群都有所體現,但是比例不高。隨著收入的增長,選擇縣醫院住院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選擇縣外醫院住院的比例不高,一方麵合作醫療對縣外住院的參合農民補償比例不高,另一方麵表現出醫療水平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