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節 教育孩子積極向善(1 / 2)

我為孩子做了一個“行為錄”。做了好事,就記到上麵留做永久紀念。由於這種鼓勵,幼小的兒子為了一輩子做好事而拚命努力。我要孩子把善行作為一種樂趣。

為了培養孩子的善行,我下了很大的工夫。

從小我就給他講自古到今勸諫善行的各種故事,並且特地把聖書中的話經常講給他聽。隻要小威特做了好事,就表揚說:“好!做得好!”但又注意不要過分,以免產生驕傲情緒。有時也在妻子和親友麵前表揚說:“孩子今天做了這麼一件事……”但這隻限於熟知我的教育法的很少幾個親友。因為不了解我的教育法的人,就不了解我的心意,反而以為是在隨便表揚孩子了。

小威特稍長大一些,我就教他背誦各種道德詩。德國有很多謳歌仁愛、友情、親切、度量、勇氣、犧牲的詩篇,剛剛幾歲的小威特很快都背下來了。接著我又為他做了一個“行為錄”。做了好事,就記到上麵留做永久紀念。由於這種鼓勵,幼小的小威特為了一輩子做好事而拚命努力。

使我最下工夫的是讓小威特把善行作為一種樂趣,讓他記住做了好事和克製自己時的喜悅。讓孩子理解和記住這些喜悅的樂趣確實很難,但也決非是不可能的。就是下棋、打台球、網球或者板球,不學也不會懂得其中的樂趣。隻要耐心教育,孩子就能學到做了善行和克製自己的樂趣。我下力氣培養小威特的善行是為了使他在上帝的眼中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我常講有關做壞事的人的故事,並給予嚴厲的批判。這也是勸諫小威特從善的手段。

勸諫善行的手段與鼓勵學習的手段多少有些不同。概括來說,我的宗旨是:“學習為我們帶來現世的幸福,善行則給我們帶來上帝的嘉獎。”為此,隻要小威特學習好,每天給他一個戈比做報酬。但如果學習很好,可是行為有過錯,那就領不到一個戈比的報酬了。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兒子會主動地說:“爸爸,因為我今天犯了錯誤,所以不要錢了。”這時,我由於激動甚至想給他兩倍的報酬。但是為兒子著想,就抑製著激動的淚花冷靜地說:“是嗎?爸爸不知道。那麼明天做個好事吧。”實際上,我心裏是很難受的。這時,常常是不由自主地親吻他。

說到用錢鼓勵學習,大家可能感到可笑。這是我為了讓他懂得“學習能帶來現世幸福”的含義而這樣做的。雖然這樣做未必很好,卻能達到讓兒子知道獲得一點報酬是多麼艱難的目的。

給他的錢怎麼處理呢?我盡量教他花在點子上。讓小威特懂得買點心之類的東西沒有意義,而買書和工具卻可以永遠發揮作用。如果在聖誕節之類的節日裏給朋友和窮人家的孩子買點禮品,他們一定會感到非常高興。

附近的人們有了災難,不管身份相稱與否,我總是要前去看望。這時小威特也把自己存的錢拿出來去慰問他們。於是我就表揚他:“小威特,你做得很對,盡管你的禮物很少,但卻像那個寡婦的一個小錢那樣有價值。”

貧窮寡婦的“一個小錢”一詞,來自聖書中的故事,在馬可福音第十二章的結尾: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幹的錢。有一個貧窮的寡婦來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便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貧窮的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所有一切養生的錢都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