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生活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課堂(1 / 1)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張對孩子要實行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讓他們善談;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動手去幹;解放孩子的時間,不要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解放他們的空間,讓他們回到大自然。

生活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課堂,特別是對於孩子,隻要留心,處處皆能學習。白天看到太陽,問問孩子:你知道太陽為什麼會發光?太陽有什麼用處?太陽上麵燒的是什麼?晚上看到星星,跟孩子講一講銀河的來曆,找一找北鬥星,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下雨了,問為什麼會打雷打閃?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感受一下烏雲密布、大雨傾盆、電閃雷鳴……春天來了,帶孩子去踏青,讓孩子感受什麼是春意盎然;夏天來了,跟孩子去遊泳,讓孩子體會一下什麼是烈日炎炎;秋天到了,去鄉村觀賞豐收的景象,讓孩子知道有耕耘才有收獲;冬天到了,讓孩子感受寒冷,帶孩子到雪地裏堆雪人、打雪仗……

生活中,小祥應跟著姥姥不僅學會了許多漢字,還長了不少知識。一天,姥姥拿著一個用過的空塑料眼藥水瓶問小祥應:“瓶子裏有什麼?”她看了看說:“什麼也沒有。”姥姥把小瓶衝著她的小臉晃了兩下,她立刻反應過來:“瓶裏有空氣。”“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它在哪裏?你聞一聞空氣是什麼味道?看一看空氣是什麼顏色?”她吸了吸鼻子想了想說:“空氣看不見,抓不著,沒有氣味。”“如果沒有空氣人會怎樣?”“會喘不過氣來。”“如果想捉住空氣怎麼辦?”……於是根據總結的這些特點,姥姥和小祥應共同編了一首關於空氣的兒歌:

空氣空氣真稀奇,人人呼吸不能離。

你說空氣啥樣子,現在我來告訴你:

空氣就在你身邊,它是無色無味透明體。

空氣流動形成風,空氣稀薄你透不過氣。

如果你想捉住它,小小氣球能幫你。

第二天,又繼續昨天有關空氣的話題。這次,姥姥打開了電風扇,問:“你感覺到什麼了?”小祥應說:“涼快!”“為什麼涼快?”“因為有風。”“我們看看,在哪裏還能找到風?”小祥應馬上拿來一本書,扇了起來,興奮地說:“我找到了!”

小祥應又和姥姥剪了許多小紙條,用扇子一扇,紙條馬上飛舞起來。姥姥問:“你猜猜,風是怎樣形成的?”小祥應說了半天也沒有說準確。這時,姥姥用粉筆在小黑板上寫道:“空氣流動形成風!”小祥應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姥姥又乘勝追擊:“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那你知道春天刮什麼風嗎?”小祥應搖了搖頭。於是,姥姥教給小祥應一首“四季風”的歌謠:

春天裏,東風多,吹來燕子做新窩;

夏天裏,南風多,吹得太陽像盆火;

秋天裏,西風多,吹熟莊稼吹熟果;

冬天裏,北風多,吹得雪花紛紛落。

要讓孩子理解事情,不能光靠語言解說,必須直觀或有所體驗。因為小祥應有了對空氣的體驗,所以上麵那首自編的“空氣”兒歌她很快就學會了,還明白了空氣流動形成風,兒歌裏的字也全認識了。

在生活中學習

“馮德全早教方案”提倡:生活中教,遊戲中學,教在有心,學在無意,學玩結合,興趣第一。生活是最好的課堂要讓孩子在生活中了解天文地理、花鳥魚蟲、晝夜變化、四季更替,了解身邊的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常識。而且我們要對孩子實行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讓他們善談;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動手去幹;解放孩子的時間,不要把他們的功課填滿;解放他們的空間,讓他們回到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