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不會愛就得不到愛,用愛麵對身邊的人(2)(1 / 3)

7愛是一種藝術

愛的表現方式不同,愛的種類也不同。哲學家的愛是互相幫助、互相提高;藝術家的愛是一種高尚而神聖的美,如蒙娜麗莎的靜謐;音樂家的愛是跳動或婉轉的曲調,一個個音符便是愛的精華。

愛隻能用愛來交換,要想得到愛隻有學會愛的藝術。那麼愛是一種藝術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它需要知識和努力。也有人認為愛是一種快樂的體驗,一個人的運氣好就會墜入其中。我們看過了無數關於愛的電影和文學作品,聽過許多和愛情有關的歌曲,但事實上很少有人意識到:對於愛,我們還有許多要學的東西。

愛是一種藝術,正像生活是一種藝術一樣,如果我們想知道如何去愛,就必須遵循我們學習其他任何藝術的方法。在如今,人們很少嚐試學習愛的這門藝術的答案,盡管他們對愛如饑似渴,卻又認為幾乎每一件事都比愛重要:金錢、名利、成就、權力……幾乎人們的所有精力都用來研究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卻沒有人來學習如何去愛。

愛是在保持自己尊嚴和個性的前提條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為,倘若失掉了個性和尊嚴,也必然會失去真愛。要知道,一個人的魅力往往在於他與眾不同的個性,如果他失掉了自己的個性而與他人處處雷同,那他就失去了吸引別人的力量。要想愛得永恒,就必須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不斷提高自己。而那些以喪失自己的個性和尊嚴為代價來換取愛的人,最終也會失去愛。

8愛是一種本領

愛不是憑空產生的一種感情,它是人在付出和犧牲之後自然而然結出的果實。付出和犧牲得越多,愛也就越深:當你為愛情付出很多時,即使你想停止愛你的戀人,也是欲罷不能,因為愛是覆水難收,是可以連生命一起潑出去的;當你為朋友和同事付出很多時,你會發現你們像兩棵樹,枝丫向彼此越長越近,直到交纏到一起,那種付出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最後變成一種互動、一種能量的轉換和共性;當你為專業和工作付出很多時,你沒法不愛它,因為愛它,就會為它付出得更多,在這種美好的循環中,你會不斷提高、進步,生活也變得充實。所以一個吝於付出的人,一定也沒有什麼愛。

愛,不是被愛,也不是等待。愛是先把自己交出去然後才能得到的花朵。

關於愛的本領

1.愛需要表達

我們與戀人相處,總期望能得到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思想與思想的溝通。我們心中有愛,我們正在經曆或將要經曆愛情,我們為愛情激動,我們為愛情燃燒,我們因愛情而煩惱……無疑,我們的愛需要說出來。在愛情裏,一句簡簡單單的“我愛你”抵得上一千句甜言蜜語。開不了口,就寫出來、畫出來,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知道。同時還需要信物傳情,因為愛的表達不僅僅是語言表白,還得有行動。我們不僅要學會表達愛,還應善於發現和領悟別人不同方式的愛的表達。

2.愛要適度

母愛是最無私的,但是如果對孩子太嬌寵或者太嚴格,就可能會使母親自身變成限製孩子成長的模具,使他們的性格過於柔弱或者過於執拗,這對他們未來的社會生存和生活都是很不利的。女人對丈夫的愛也是同樣的:如果放得太開,會把男人慣壞;如果抓得太緊,則會使男人太累。如同鴿子天天放出去,天天飛回來;被關在籠子裏的鳥兒,一旦放出去,就永遠不會再回來。愛,就應當讓愛與愛之間保持一定的尺度。愛是黑夜的星辰,我們的生命因它而燦爛、恒久。

3.愛需要走出沉重

所有的愛也許都有沉重的一麵。為了愛,必須走出愛的沉重;為了愛,還需要割愛。不然,愛就會成為一種包袱,影響到我們理想的追求和事業的前行。

4.愛是生命的見證

隻有愛才是生命的見證,隻有愛的語言才是生命裏最美好的證言。愛過,這便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也正因為愛過,才會贏得愛,以自己的愛心點燃他人的愛心,生命才有意義。

愛是一種承擔,溫暖的、善良的承擔。它那般抽象,又如此具體,它不能被獨立、被脫離——愛某一個人,其實也就是愛每一個人。隻有去愛每一個人,愛才不至於自私、褊狹、跋扈,才不容易像脫水的花朵般凋敗,才能受到更恒久更普遍的祝福。學會真正去愛一個人,就是學會愛身邊的一切,愛世間的萬物。

9理解愛的真諦

愛,是個令人陶醉而幸福的字眼,它創造了這個五光十色、繽紛多彩的世界,釀造了甜蜜芬芳的幸福生活;愛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它像一朵潔白的花,帶來生活的芳香,似一塊無瑕的美玉,雕琢出心靈的向往;愛是生命的甘泉,它帶給我們以智慧的火花、希望的彩霞、理想的風帆、未來的圖畫。誰能說人的智慧中沒有閃耀著愛的火花?

愛,包容著豐富的內涵,囊括著深邃的哲理,演奏著青春美妙的旋律,構築著人間的燈塔,賦予生命和萬物以魅力。這束絢爛的光芒,應該伴隨人生的全部裏程,不僅應該創造著人們的生活,還應該創造人們的事業,鼓勵人們在生活中不停追求和進取。愛,隻有在生活中才能發光;愛,隻有與事業結合才能輝煌。魯迅說過:“不要隻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意義全盤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義便是生活,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生活是愛的源泉,事業是愛的動力和結晶。如果我們僅僅為了愛而愛,那麼生活就變成了一片遍布荒塋枯塚的墳地,愛就會變成恐怖的地獄,成為精神上的牢籠。

愛是人生最溫柔的伴侶。豈止年輕男女,從繈褓中的嬰兒到風燭殘年的老人,從孩提時代的稚夢到晚年的寄托,無不充滿著對愛的期待、憧憬、追求和向往。然而,有不少人感受不到愛的美妙和激情,沒有享受到愛帶來的幸福感覺。他們或是煩惱自己庸俗的家庭生活和沉悶的社會生活,一味埋怨生活本身;或是信守理想主義而在期待、夢想中走完生命的裏程。他們盼望愛神的降臨卻又屢屢坐失良機,他們羨慕別人的愛卻又不懂得愛要自己來創造。

愛是一種行為,不是一種消極情緒。它是永恒的,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而給予是潛力的最高表現,正是在給予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強大、富有和才幹。這種增強了的生命力和潛力的體驗會帶給我們巨大的快樂,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這並不是因為給予是喪失、舍棄,而是因為我們的價值正存在於給予的行為中。

愛的四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