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知情人看來,張樂這部《國慶》有些投機取巧。但卻也不得不承認張樂的聰明之處。把“主旋律”的電影拍攝成了商業大片,或許也就隻有張樂想得出這種辦法。當然,或許也隻有張樂有這個底氣。
有些人說張樂借“主旋律”,以及國慶獻禮影片炒作自己的電影。可是在更多的人看來,張樂的影片比“主旋律”以及國慶獻禮影片更受關注。說他借機炒作,那就有失公允了。
或許,張樂的這部影片還會給“主旋律”的影片開辟一個新的方向。
世界不是隻有美國人才能拯救。這次,張樂要用他的影片告訴世界,我華夏人也是可以拯救世界的。這樣的電影,我華夏電影人也是能拍攝出來的。
《獨立日》拍攝去前世九十年代,而且投資也不過幾千萬美元,在那個時候算不得什麼大片。但不得不承認那部影片無論是場麵,還是視覺,都有大片的特質。而擅長大場麵,視覺效果的張樂,自然在這方麵會做得更好。
當然,這除了張樂用心之外,還因為他舍得花錢。
當然,《獨立日》能在當時取得八億多美元的票房,成為當年的年度冠軍,除了本身的影片質量過硬之外,和其肯花兩千多萬的宣傳費不無關係。
“你的野心真大,你部電影是想把海陸空一網打盡啊!”唐曉看了劇本,聽了張樂對這部影片的一些想法,笑著說道,“也就是你能辦到,若是換了其他影視公司或者導演,想要弄出這些場麵,恐怕是難哦。”
“你若想拍這些場景,我給你想辦法辦到。”張樂笑了笑,說道。
《國慶》和《獨立日》一樣,涉及海陸空,不過更多的鏡頭無疑是空軍,空間的那些戰機。而且以張樂的想法,不但要把如今有的先進戰機展現出來,還要把沒有的他自己想象的戰力給弄出來。
原版電影之中,就出現不少類型的戰機,比如:波音747-300改裝的“空軍一號“總統專機,主角從51區搶走的UH-1“休伊“直升機,CH-54“空中吊車“直升機,F/A-18真正為美海陸隊的黑騎士,投擲核彈的B-2“幽靈“隱形轟炸機,最初不幸撞上外星人飛船被摧毀的EC-2“鷹眼“空中預警機,F-14D“雄貓“可變式後掠翼戰鬥機,F-16C“戰隼“戰鬥機,為空軍一號護航的F-15C“鷹式“戰鬥機,由主角所駕駛的F/A-18E單座型“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及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等等。
這些無疑能從某種程度大大的滿足一些軍事迷。當然,這部影片最能滿足的還是那些UFO迷。外星人和人類終於公開對峙,而不是欲蓋彌彰地傳播恐怖了,這就好比將攻擊目標對準長城與開始轟炸紫禁城以及中南海有著天壤之別一樣。
盡管原版《獨立日》會被影評界時不時拿來當作高票房爛片的批判典型,劇情平凡、高潮廉價、漏洞無數,這固然是缺點,但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一部讓人發狂的影片,觀眾在觀片過程中大可不必承受過多心理負擔,隻需要享受宏大的特技場麵帶來的震撼就好:巨型外星飛船被炸,陸地上真實的目標被毀,人類驚惶失措的混亂場景。這些都是UFO迷們夢寐以求要看到的。
這世界有多少UFO迷,誰也不知道。但誰都清楚,一定很多。
“算了吧?”唐曉搖了搖頭,隨即說道,“那種場麵,我現在還有些駕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