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在國慶前兩天上映,自然也算是在國慶檔上映。這部備受關注度的國慶獻禮影片,排片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不過,誰都清楚,這個排片量也最多維持兩天。兩天之後,張樂的那部打著獻禮影片的科幻大片也隨即上映。上映之初,其排片量恐怕並不比這部影片的拍片量少。至於接下來排片量如何,那估計得要市場確定了。
如今的華夏影院排片也幾乎都是由市場決定,當然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最常見的表現無疑就是影片最開始的排片量。
有自己院線的影視公司和沒有自己院線,其影片也沒有多大影響力的小成本電影,自然是拿不到多高的排片量。
或許《建國大業》提前兩天上映,未嚐唯有這方麵的原因。他想利用高出許多的最初排片量將兩部電影的票房拉開距離,免得在後續之上相差太多。
韓建國和電影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很清楚自己的這部電影,利用明星客串吸引影迷,在後續力上麵,不可能和張樂那部科幻大片相提並論。若最開始不講票房拉開一些,他更沒有底氣去贏張樂的這部電影。
大量的排片,再加上無孔不入的宣傳,電影上映就吸引了打量的影迷進入影院。甚至出現了買不到票的情況。
這種情況近些年來,除了張樂的電影,恐怕是絕無僅有了。而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宣傳噱頭,那排著長長隊伍買票的情況,許多媒體都報道了。
“這部電影的勢頭似乎很猛啊?”楊欣兒看著電視裏的報道,對抱著孩子的張樂,笑著說道。
“暫時的而已。”張樂笑著說道,“你難道不絕對這些媒體隻是從這部電影的熱度報道,而這部電影的口碑他們卻隻字不提麼?”
“這部你看著都差點打瞌睡的電影,口碑可想而知。”楊欣兒笑著說道。
張樂參加《建國大業》的首映禮回來,楊欣兒還問及這部電影如何。如今卻拿來打趣張樂了。
“我打瞌睡,那是因為我不追星。”張樂搖頭說道,“對於那些追星的影迷來說,這部電影簡直就經典中的經典。”
“媒體沒有報道這部電影的口碑,顯然華夏電影公司那邊的宣傳並沒有從口碑上出發,而且媒體也避諱這個,所以沒有報道。這就可想而知這部電影的口碑了。”楊欣兒笑道。
張樂能從媒體報道上麵覺察出異樣,她自然也能。她不如張樂對電影市場那般了解,但這種淺顯的道理她還是懂的。
當然,媒體不報道其口碑,除了華夏電影公司出了力,恐怕和這部電影的性質有更大的關係。
不過,如今是網絡時代,媒體不報道,卻不意味著網絡之上就沒有。
網絡之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很多。但最多的卻是除了明星,什麼都沒有了。甚至最低的評價說這部電影,壓根兒就算不得是真正的電影。
當然,喜歡這部電影的影迷也不少。至少他們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星星”數得很過癮。
不過,對於這部電影值不值得票價,那就隻有幾乎隻有一個聲音:不值!哪怕是那些數“星星”數得很過癮的人。
那是一部2D版本的電影,雖然有一些大場麵,但在影院觀看並沒有比在電視電腦上麵看過癮多少。
大銀幕觀看跟小銀幕觀看,感覺自然不同。尤其是3D電影。而張樂那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就是一部3D大片。而且,裏麵的視覺效果絕對不是這部電影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