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演講水平的高低,常常能通過即席演說體現出來。
演說者與聽眾間建立的和諧關係是一切成功演說的關鍵。向一群人作即席演說,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想想,不過是在自家客廳裏對朋友即興談話的擴大而已。
有一次,許多商場領袖和政府官員在一個製藥公司的典禮上聚會。公司研究處處長的6名屬下一個個起立發言,說明化學家和生物學家正在進行了不起的實驗工作。他們正在發展抵抗傳染性疾病的新疫苗,發展對抗過濾性病毒的新抗生素,發展舒解緊張的新鎮定劑,他們先以動物、再以人做試驗。演講結果令人出奇地滿意。
“真是太奇妙了,”一位官員對研究處長說,“你的手下簡直是魔術師。不過你怎麼不起來講講呢?”
“我隻能對著自己的腳講,無法麵對觀眾。”研究處長黯然地說。
過了一會兒,主席使他大吃了一驚。
“我們還未聽過我們的研究處處長講話,”他說,“他不喜歡發表正式演說,不過我倒要請他向我們說幾句話。”
這位處長站起來,費了很大勁隻擠出幾句話,他為自己未能詳細解說道歉,而這就是他所說的全部內容。
他站在那裏,一個自己行業裏的傑出人才,卻好似無知者一般,顯得笨拙而又迷惘。其實他很快可以學會起立做即席講演的。在我們開設的訓練班裏,沒有任何一位認真而有決心的學員無法學會這一招。他們從一開始所必須具備盼,就是這位研究處處長所沒有的,即堅決、勇敢地抗拒失敗的態度。
“若是先有準備並曾練習,我就毫無困難,”你也許會這麼說,“可是如果出乎意料地讓我站起來說話,我就不知所措了。”
在情急之下,能夠收攏自己的思想並發表談話,就某些方麵而言,比經過長時間準備之後才能演說更為重要。現代商業需要,以及現代口頭溝通所必須的是隨意自在,使得這種即席發言的能力不可欠缺。我們要能隨時迅速動員思想,並流暢地遣詞造句。許多影響到今日工業和政府的決定,都不是出於一人,而是在會議桌上商定的。在群策群議的討論會裏,個人的所言所論必須強勁有力,才能對集體決議發生影響,這也是即席演說所以要生動突出,以發揮效果的原因。
任何智慧正常,擁有相當程度自製的人,皆能發表一場令人接受、甚至於常常還是很精彩的即席演說。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在突然被人邀請說幾句話時,能夠流暢地表達自己。其中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某些著名演員曾使用過的一種法子。
道格拉斯·費班克曾在《美國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敘述一種益智遊戲。查理·卓別林、瑪麗·皮克福與他幾乎每晚都玩,延續了兩年。這種遊戲就是演說術當中最困難的一種練習:站著思考。根據費班克所寫,這個遊戲是這樣進行的:“我們每人各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一個題目,並立刻站起來就那個題目說上60秒鍾。同一題目我們從未用過兩次。某晚,我必須談‘燈罩’。你若以為容易,不妨自己試試。不過,好歹我總算過了關。當然,值得一提的是,自我們開始玩這個遊戲以來,我們三人比以前機敏了許多。對於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題目,我們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比這更為有用的是,我們都學會了在瞬間就任何題目即時凝聚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我們學會了如何站著思考。”
當人們在你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請你發言時,多是期望你對某一個你能發表權威言論的題目發表一些意見。這裏的問題是,要積極麵對講話的環境,並決定在自己能支配的短短時間裏要說些什麼。有個極好的方法可以使你漸漸地敢於站起來,那就是心理上對這些情況先有個準備。在開會當中,不斷地問自己,如若現在被請起來講話,到底要講些什麼。這一次最適合講述自己題材裏的哪個方麵?對於眼前的那些建議,如何措辭以表示讚同或反對?這就要求人們在心理上隨時準備著在各種場合發表即席演說。這樣,你便需要不斷地思考,而思考正是全世界最難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