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七章 外交努力(2 / 2)

納爾遜大使說:“我認為應該支持北方,而不是支持南方。那裏還是民族主義和列寧主義的發源地。”

胡佛總統說:“嗯。我們還有30億兩白銀,多多貸給北方的中國吧。那個皇帝至少要得到5億以上額度,他的抵押品是真正的硬通貨。”

凱洛格國務卿說:“蘇俄和日本的貿易,我們還是要繼續!他們還有很多黃金。”

胡佛說:“是的,我們隻是做生意。我們現在缺少訂單啊,為什麼不呢?”

納爾遜大使有些吃驚,搖搖頭說:“這樣的話,北中國的戰爭會更大規模了。”

胡佛總統說:“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隻是製造商。他們怎麼使用我們的製造品,我們從不幹涉。難道是我們製造品能夠自己戰爭麼?”

凱洛格國務卿道:“是啊,跟我們製造品一點也沒有關係。再說,打下去,英法受到挑戰,也沒有什麼不好。他們的殖民體係,早就該受到挑戰,我們不是吃過苦頭麼?”

納爾遜大使說:“上帝啊!我們怎麼解釋這件事呢?”

凱洛格國務卿勸到:“我們還是看重對選民的解釋吧。上帝承諾他的選民能吃上飯,而上帝卻要我們幫助他們吃飯。”

胡佛總統說:“美國陸軍開始影響北中國的契丹軍,還要影響契丹海軍。幫助中國的海軍學員實習我們的軍艦,接受我們的價值觀。”

凱洛格國務卿說:“教育還是重要啊!那個北方民國的胡適;還有南方民國的孫科,都是我們教育的。”

胡佛總統說:“所以,現在要培養他們的軍人了。”

前大清皇帝溥儀得到了5億額度的貸款,他讓羅茲曼娣宋-慶齡全部轉換成軍火工業訂單,訂購工業設備或者武器成品給國內。

南北兩地政府也都得到了貸款,北方是10億,南方5億。其他10億貸給了國內的重要銀行和商人。

看起來完全是商業行為。

因為美國國會已經確定美國的金本位,白銀出超很多,管理費用和氧化損耗也是很大的。

------

英、法國內問題多多。

法國內閣不斷倒台,英國的工黨政府也顧不上與議會老爺們的交鋒,正在照顧不斷失業的工人和破產的資本家。

東方的戰爭,法國、英國不能放棄,也不能進取。

教會人士夾在中間,一邊抱怨中國人的原教旨主義,一邊抱怨英國資本家的殖民政策。

------

日本也是一個麻煩不斷的國家,經濟不斷下滑,內閣不願意參與戰爭。但是下級軍官排長們都願意,因為那樣,他們就可以實現國家主義和社會主義,最後是國家的社會主義。

首相與元老們研討後,認為這種‘下克上’是不可避免的潮流。與其扣住他們不動,不如讓他們去中國碰一碰!

這些下級軍官失敗了,對元老們,又有什麼壞處呢?

不過是國庫損失大一些而已。

日俄戰爭的排長,現在的聯隊長東條英機等人,都被派到了中國戰場。

------

莫斯科,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首都。

克裏姆林宮。

史大林吊著煙鬥,在足球場一般大的會議室裏麵走來走去。仆人兼公務員遠遠地伺候著。史大林都是自己煮咖啡,這是他流放期間養成的傳統。公務員不過是應召的傳令官而已。

這個張小個子大土匪,很難對付啊!

史大林自己就是一個不在乎理論的人,隻是在乎實際。偏偏北中國的契丹人張作霖也是這樣的人。和自己一樣,他也強調德行!和自己一樣,他也敢於孤注一擲!這也是一個梟雄啊。

陳仲甫、李守常都想做列寧,但不想做他史大林!他們根本不是張土匪的對手。

可惜了,那個毛!懂策略,狠得下心,但是早早就出局了。

朱可夫現在要求撤退,但是蔣介石卻攔住了路。關鍵是能不能同意朱可夫撤退呢?援軍和撤退的軍隊,一起進攻蔣介石的話,應該能夠擊潰他們。

史大林看著地圖,確定了決心。

這是一次軍事交換而已。張土匪得到遠東邊疆區,那裏本來就是契丹人的地盤。讓他們與日本人繼續爭奪吧。

蘇維埃聯盟得到中國的西北,和科布多城以西的阿勒泰中亞地區,這樣我們紅軍防線緊湊。以後社會主義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養精蓄稅,再進攻中國內地。

最好不直接進攻,還是要培養中國的列寧主義分子才好。這個張愷蔭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棋子麼?

------

史大林下令,朱可夫率部撤退,彙合後方鐵木辛哥、布瓊尼,還有加侖的蘇蒙援軍,一起突擊蔣介石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