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養金魚的藝術
在室內養好金魚的技巧在室內養金魚,首先要解決光照問題,因為金魚的豔麗色彩,需要強光才能保持,如不接受強光,魚體色彩會日趨暗淡。同時,由於缺乏陽光中紫外線的殺菌作用,魚體黑色素的減少,使魚體的抵抗力相應減弱,很容易染上疾病。如水黴病、白點病等。為了彌補室內陽光不足,需要使用瓦數大的燈泡夜間照明,或者用紫外線燈來輔助,以促使金魚增弱抵抗力,健康地生長。室內晝夜的溫差小,對養金魚是有利的方麵。但是,室內的空氣不如室外好。所以,在室內養金魚,如果不能保證把魚缸置於通風的地方,就要設置氣泵來彌補這一缺陷,防止金魚浮頭。室內的溫度在春、秋、冬三季要比室外的溫度高一些,如果正常管理,金魚不易染病,夏季室內溫度比室外的溫度低,這對金魚的生長很有好處。
金魚人工飼料的配製方法目前,國內外對金魚的人工飼料的研究極為廣泛。對人工飼料的成分應如何配置才最合理,還處於研究試驗階段,尚未統一定型,這裏僅把我們日常用的兩種人工飼料配方介紹如下:1雞蛋饅頭成份:生雞蛋、麵粉、發酵粉各少許,濃豬肝湯等。製法:先把生雞蛋充分攪和,加入適量麵粉、發酵粉少許,濃豬肝湯少許,拌和蒸成饅頭,曬幹備用。具體數量可按需要量增減,並加適當加入微量維生素B(粉劑)及食鹽。2混合顆粒飼料成分:蠶蛹粉(脫脂)30%、骨(魚)粉10%、大麥粉或麵粉60%,發酵粉少許,以及微量食鹽和微生素A、B、C粉劑等。製法:將蠶蛹粉、骨(魚)粉、發酵粉按比例混和待用。然後用一定量(按需要量靈活掌握)的大麥粉用滾開水或文火調成厚漿糊狀,再把和上麵同樣的混合粉料慢慢滲入拌和成像蒸鬆糕樣的顆粒即成。隨做隨喂,也可曬幹備用(如果是曬幹備用,還可加入微量的明礬粉防腐)。以上兩類飼料,前者適用於家庭少量養魚者使用,後者適用於魚場批量養魚需要。
給金魚換水的方法前輩很早就有“養魚先養水”的經驗之談,說明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金魚正常的生長發育,換水的目的也就在於此。所以應該清除水中汙物(糞便及剩餘飼料、陳腐雜質)、保持水的清潔、調節水溫、增加水中氧氣。這裏介紹常見的兩種換水方法:1一般換水:就是在平時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髒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3(必要時甚至可換1/2),清除水麵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徐徐注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2徹底換水:這種換水往往是結合翻缸,挑選分批魚苗同時進行的一種換水法。常常是由於水質量嚴重敗壞或青苔過長,魚頭過密的情況下才采取的。具體做法是將金魚用盆全部撈起,刷去池(缸)邊所長的青苔洗淨後,重新注入等溫伏水,靜置片刻,然後將魚移入池(缸)內。這種換水方法應特點注意水溫,最好要選擇晴天。不過,此法一般隻透用於成魚或較大的幼魚,仔魚不宜多使用。如果條件許可,在徹底換水前,可先在備用的池(缸)中盛滿伏水,然後把魚直接撈入備用池(缺)內,這樣做可使水溫變化小,魚群容易適應新環境,使魚免受盆內擠軋之苦。這種換水方法,在春、秋季節一般每隔半月左右進行一次。夏季伏天,水溫高達28℃以上時,則可5~7天徹底換水一次。冬季水溫降至4℃左右,金魚活動緩慢,食欲減退,水質不易敗壞。如無特殊情況,一般隻要隔天吸出糞便、髒物,適當兌入新水即可,盡量減少徹底換水次數。
怎樣掌握放養金魚的密度金魚放養的密度,不僅要考金魚的品種、季節的變化、水質的優劣、年齡的大小、水的深淺、魚體的大小、魚的健康狀況和室內還是室外等情況,還要結合考慮生產的計劃及出口的要求等諸多方麵因素。家庭養魚由於受條件的限製,水麵一般較小,因此,飼養密度更要掌握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在長60厘米、寬30厘米、高40厘米的長方形玻璃水槽中,放養6厘米左右的小金魚最好不要超過4對。在大號圓形魚缸中,放養6厘米左右的小金魚最好不超過2對,或者3~4厘米長的小金魚不超過3對。在水深25~30厘米的水泥池裏,每平方米水麵可放養2~3齡的體長在12~13厘米左右的成魚,不超過3~4對為好。如果是嬌貴的珍珠魚、水泡眼或四齡以上的老魚,則放養密度更要稀一點。一般15~16厘米以上的老魚,每平方米水麵養2對為好。水深為30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每平方米水麵可放養2~3厘米的幼魚30~40對左右;5~6厘米的幼魚10對左右;9~10厘米的幼魚3對左右。以上金魚放養密度參考數字,還需根據條件、品種和技術水平的高低等不同情況靈活掌握。
巧用水草的方法水草是魚缸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它以為水底世界增添色彩、協調景致、襯托魚的美麗生動,同時對魚的生長、繁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白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比它在夜間消耗掉的氧氣數量多,能在水中為魚源源不斷地提供一定量的氧;餌料殘渣和魚的排泄物經一定時間後會被細菌分解,水草能吸收它們,保持水質清新;許多種金魚尤其是熱帶魚要將卵產在水草莖葉上,有些剛孵出的仔魚也要停留在水草上渡過卵黃囊營養階段,逐漸發育長大;有些鯉科、脂鯉科魚喜食自己的卵子,茂密的水草可起到保護受精卵免吞食的作用。魚缸中放養哪種水草好,取決於當地能否方便收集到、是否適合魚的需要、美觀裝飾作用這三個方麵。金魚缸中常用的水草分三類:一是浮葉類水草,根紮於泥底中,莖不露出水麵,葉子漂浮在水麵上。如“水竹葉”,葉片長而扁平像竹葉,全株深綠色(絲狀葉片“水竹葉”的葉沉浸在水中),非常美麗。二是漂浮類水草,根部多已退化看不到,整個植株漂浮在水麵。如“滿江紅”,葉色紅豔,點綴在綠色浮萍間,十分好看。三是沉水類水草,根長於泥底,莖、葉浸測在水中,全株多為綠色,少數為紅莖綠葉。如狐尾藻,莖部絲狀、紅色、柔韌,配生著羽狀、輪生的綠葉;苦草(錦帶草),葉綠色,呈長帶狀而透明,在水中挺立;輪葉黑藻,莖長絲生泥底,葉叢厚密、茁壯。開始養熱帶魚時應選取易獲、繁殖快的水草。如丁香蓼草(月見草),繁殖迅速、易成活,根紮於砂礫底質中呈獨立植株,葉背麵用光照射呈現紅葡萄色彩;水蕨,隻要光線充足、底質適宜,發展很快,一叢老水蕨隻需一個多月的時間即可發展為十幾叢新株;蓴菜,莖細長而分枝,葉圓形或橢圓形,浮於水麵,葉麵綠色背麵紫色;菊花草,能沿缸底質伸出須根,須根上再長出新株,極易成活,葉的形、色美麗;浮萍,在魚缸中也很容易繁殖,色綠、漂浮水麵;此外還有鱗片水蘚、水芹、金魚藻、華水韭、心葉水車前、寬葉澤苔草等。專為魚甩子、卵孵化用的水草首選狐尾草,投放前應仔細去除草束上的泥汙、腐敗枝葉、蟲卵等,20株為一小撮,用細草莖係緊,根部係一小石塊,投入缸中草束應直立,根部下垂附落於底質,不漂動,頂部鬆散勻鋪於水麵,並與缸壁間留有足夠空隙,以便雄雌魚追逐穿行。
培養魚蟲的技巧培養的魚蟲要選擇體型大、繁殖力強,生態適應性強的種類。一般認為魚蟲中的大型蚤、蚤狀蚤、隆線蚤和多刺裸腹蚤等最適於人工大量培養。培養時水溫以18~25℃為宜,最適pH值為75~85,水中溶氧的飽和度以70~120℃為最適宜,有機物耗氧量以20~25毫克/升為宜,水體中需有大量的細菌、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具體方法如下:1大型培養:可以光照充足,水深50~80厘米的無魚池塘內,放入適量牛、馬、豬糞作為魚蟲的天然營養物質,然後投入少量魚蟲。如保持水溫18~25℃,3~4天後可見到魚蟲大量繁殖。數天後根據水質的肥瘦及魚蟲繁殖情況,可酌施追肥,保持魚蟲不斷繁殖。2小型培養:可用缸、盆、池做培養魚蟲的器具,平時經常倒入淘米水、尿肥、豆漿、少量馬糞和魚池(缸)的腳水等作培養液,使水溫保持在18~25℃,然後投放少量魚蟲,數天後可見到大量魚蟲。
預防金魚病害的方法〖BF〗〖JP3〗俗話說“防重於治”,飼養金魚同樣遵循這一原則。所以,在飼養金魚時,對魚體、養魚用具及養魚容器等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對新引進的金魚缸,要進行消毒和長時間的浸泡才能使用,以後還應進行定期消毒,一般應每隔兩個月消毒一次。目的在於殺滅容器壁上的細菌或寄生蟲。方法是:先把容器洗幹淨,再用高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青黴素溶液、漂白粉溶液對魚缸浸泡5分鍾左右,此時可將魚蟲網、舀水盆、氣泵水、過濾器、打皮板等和魚缸同時進行消毒,然後用清水把藥液洗幹淨,再注入新水準備使用。〖JP〗〖BFQ〗新購進的金魚必須進行消毒,對原有的金魚要定期進行消毒。新購進的金魚很可能帶有細菌或寄生蟲,如不及時除掉,不僅自身染病,也會直接傳染其他的魚。原缸的金魚身體上可能會有病原體,也必須清除掉,防患於未然,對原缸魚每隔1~2個月要進行消毒。方法是:用粉紅色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體15~30分鍾,或用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魚體20~40分鍾。要經常給金魚曬太陽,太陽是殺滅細菌的有利武器。謹防金魚缺氧。如果金魚浮頭,細菌常常會乘虛而入襲擊魚體。要保持水質清新,使金魚生活在舒適的堿性水中,防止酸性的雨水進入魚缸中,還要保持水體的清潔,經常給金魚換水、打皮;定期全部換水。換水時要注意水的溫差。一是兌入魚缸的新水要與原缸水的溫差不得大於1~2℃;二是注意早晚溫度差和夏天、冬季的水溫。在做到以上各點的同時,還要認真對待魚食問題,要飼喂新鮮幹淨的魚餌。活餌喂前要反複衝洗去掉雜物,無論什麼餌料一次飼喂量都不宜太多,以免敗壞水體。隻有細心管理,才能防止金魚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