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毓、全慶無奈,連連呼叫:
‘林大人,保重。’
“林大人走得雖急,但消息不脛而走,一經傳開,猶如浩蕩的春風一路吹去。那老百姓聞訊爭先恐後,陸續趕來。還有兵士站立街旁,無形中成了夾道歡送,哭的叫的,混雜不清,捧著哈密瓜幹、葡萄幹、杏幹、核桃等等土特產。林大人隻是和藹地點頭擺手,那點頭即是說‘謝謝,心領了’;擺手即是說‘不收禮,不必客氣’。那送行的百姓,來遲的,連續趕路,追在林大人馬後,送過十裏長亭,斷斷續續,一直送過陶家宮。”
“像林大人這樣的好官多有幾個,那天下就太平了。”雙杏無比敬佩地道。
孝先萬分遺憾地說:
“可惜太少了!好官太少,丟掉江山,是皇帝一家子的災難;可天下大亂,遭殃的是黎民百姓,那就是千千萬萬啊。”
老四認真地問:
“好官為啥那麼少呢?當官的不願做好官嗎?”
五位大人麵麵相觀,誰也無法回答。孩子們見無人解答,更覺得好奇納悶。
老三忍不住說:
“我要是做官,就做個好官,像林大人那樣的清官。”
“對,就像林大人那樣的,叫人想念,不被人咒罵。”老四讚同地補充道。
“嘿!看把你們都能的,還想做官哩。”雙杏驚詫不已。
第三天晚飯後,孩子們仍舊團團圍住三個異姓叔叔,立等聽故事。張梅生推了黃毛子虞發奮一把,說:
“虞老弟,你好聽故事,把你在飯店聽到的稀奇新鮮事兒也給娃娃們說說。”
黃毛子咳了一聲,說:
“咱笨嘴笨舌,隻會照葫蘆畫瓢,鸚鵡學舌,說漏的地方,二位哥哥補充。”黃毛子頓了下,把廣東花縣有個洪秀全屢試秀才不中,心灰意冷,偶爾看到基督教勸教的小冊子《勸世良言》,決心通過信奉上帝而取得成功的路子,謊稱自己是上帝的幼子,耶穌的弟弟,以至三十八歲真的做了天王,建了太平天國,四十歲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的故事大致講了一遍。為了證實所言句句屬實,黃毛還說:
“這都是從京城回來的人傳說的天下新鮮事兒。”
“此話當真?!”孝先吃驚地問。
“當真。從北京、西安、洛陽等地回來的人都這樣說,還能有假?”黃毛子再次證實自己講的真實可信。
“果真如此,大清朝不就亡了?”孝先悵然不敢相信。
“嗨,亡就亡了嘛,有啥了不得的!那樣的昏君治天下能不亡嗎?讓林大人那樣能幹的清官治,能亂糟糟嗎?偏偏讓贓官、草包、膿包管事,能太平嗎?”雙杏義憤填膺地道。
“這江山誰坐,咱老百姓也得靠勞動吃飯。都是中國人,就像弟兄們鬧分家,由他們爭去吧。”乜開懷事不關己不痛不癢地道。
“二五哥、二五嫂,國家國家,國的事咱管不了,就不說了。家的事咱可要說說:你兩口子有這麼多伶俐俊俏的兒女,真是上幾輩子燒了高香,行了善事,千幸萬喜呀!可光憑聽故事長點見識,從中懂些做人處世道理,那就遠遠不夠。不能像咱們這輩子人,沒念過書,當睜眼瞎呀!能文武雙全最好。光習武,等於隻有一隻臂膀,不全活呀!”張梅生深有感觸地道。
“兄弟,你可說對了。咱兩口子眼看娃娃長大了,幹著急。你二五哥沒識幾個字,我還一字不識哩。”雙杏無可奈何地道。
“看這樣行不行,明天起,咱們別閑蹲著,三天工夫也緩好了,去幫二五哥幹活,趕九九重陽,做到地淨場光,該運的都運回來,娃娃們就好照管了。二五哥便可隨咱們走一趟塔城,聽說雅爾噶圖金礦這幾年紅火得很,不管是淘是挖肯出貨。每人淘上它十兩八兩金子,不愁發不了家,不愁致不了富,不愁從老家請不來個先生。隻是嫂子疼五哥疼得邪乎(厲害),就看舍得開舍不開?”乜開懷說到最後瞅著雙杏。
乜開懷的提議全然出乎雙杏所料。雙杏詫異地說了聲:“啥?!沒大沒小的。都老夫老妻的,有啥舍不開的?”嘴上雖這般硬撐著說,可心裏總覺得好勉強好突然,由不得瞟了丈夫一眼。
“好主意好主意!”黃毛興奮得不得了,隻差拍巴掌了。
“別著急,離重陽還有半個多月哩。”孝先不置可否地道。
夜裏,雙杏摟住丈夫的脖子說:
“五哥,看樣子你是要去的,狠心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