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秘密檔案(1)(1 / 3)

誰打響了“二戰”的第一槍

戰爭是一群政治家和野心家發動的遊戲,卷入其中並付出代價的是期盼和平的人們。在希特勒掀起的“二戰”中,打響第一槍的竟然是一個為納粹賣命的反納粹者,或許這就是非正義者必敗的預兆。

納粹陣營裏的反納粹者

作為一場非正義戰爭,德國納粹主義是軍隊的精神支柱。這種極端的種族歧視引領著整個德國步入邪惡的境地,許多德國人在希特勒的號召下成為瘋狂的納粹擁護者。難道“二戰”時期的德國人民不渴望和平嗎?不,仍有不少心懷正義感的人是清醒的,在瘋狂的戰爭時期,他們與納粹進行著暗地裏的較量,在科學界、情報界乃至德國高層軍官裏麵,反納粹者們參與到各種秘密的、希望能阻止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活動中。

“二戰”最初的那場戰役,快速擊潰波蘭,使“閃電戰”三個字從此聞名於世。威海姆·卡拉瑞斯上將的阿勃韋爾情報機構起到了關鍵作用。正是他們在戰役進行之前就破壞了波蘭的橋梁、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以至於波蘭甚至還沒來得及集結好軍隊就遭到了滅頂之災。

1939年4月底,德國與鄰國波蘭還處於表麵上的和平時期,希特勒已經開始了入侵波蘭的準備活動。卡拉瑞斯上將從德國最高統帥部接到一個特殊使命,要求阿勃韋爾立即成立16個戰鬥小分隊,為德國進攻波蘭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最高統帥部特別賦予阿勃韋爾戰鬥小分隊一項權力,即對波蘭宣戰前的12小時可以對其實行挑釁行動,以便為戰爭的發動尋找借口。

8月24日中午,卡拉瑞斯接到最高統帥部赫塞哥中校的通知:元首決定在8月26日淩晨4點15分進攻波蘭。8小時之後,赫塞哥中校再次通知卡拉瑞斯的小分隊必須在第二天早上8點開始行動。卡拉瑞斯立即對他手下的戰鬥小分隊發出了對波蘭采取行動的命令。幾小時後,也就是8月25日晚上,赫塞哥再次緊急通知卡拉瑞斯,元首因為政治原因推遲了進攻波蘭的時間,要求卡拉瑞斯盡一切可能阻止阿勃韋爾戰鬥小分隊的行動。可是,卡拉瑞斯的命令已經發出去了,要立即收回成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卡拉瑞斯及其助手通過電台通知小分隊回到德國境內,經過大量的努力,除一支小分隊未得到通知之外,其他所有小分隊都被卡拉瑞斯阻止了。而這支未接到通知的小分隊由阿波特·海涅中尉指揮,當時正在執行占領波蘭一條名叫加侖克夫的火車通道的任務。

打響“二戰”第一槍

如同很多德國下層軍官一樣,海涅中尉對這場由元首發動的戰爭感到困惑。雖說他隻是軍隊中一個小小的卒子,但對於是非黑白仍有著自己的見解。目睹納粹在國內進行的種族歧視行徑,他從心裏覺得憎恨。作為一名反納粹者,就在幾周前,他還和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討論希特勒打算進攻波蘭的事情。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行動是毫無顧忌地把德國推上一條不歸路。應該有人推翻希特勒的政權,但對小人物而言,這個目標似乎太過遙遠。在德國軍隊中,像海涅中尉這樣的人為數不少。

正當這個時候,海涅中尉被選中指揮戰鬥小分隊來為他反對的這場戰爭鋪平道路。因為沒有接到改變命令的通知,他帶領著他的小分隊按原計劃開始了行動。8月26日淩晨,海涅指揮小分隊向波蘭的火車通道開火,守護鐵路的波蘭警察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打跑了。在很短的時間內,海涅的小分隊占領了臨近的火車站。任務完成了,海涅帶領小分隊在那裏等待著自己人的裝甲車開來。可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就是不見有德國裝甲部隊來。海涅拿起火車站的電話向德國情報機關詢問,電話那頭以一種抓狂的口氣回答他:“立即扔掉所有的東西,回到德國的邊界線去。”

可是,這個時候已經太晚了,海涅及其小分隊已經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波蘭人開始對德國有所提防,6天之後,也就是1939年9月1日淩晨4點45分,戰爭終於爆發了。

“黃色計劃”之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正當英法兩國以綏靖政策靜觀波蘭敗局時,他們所期望的禍水東引的願望並沒有實現,希特勒突然一個回馬槍,殺得英法聯軍措手不及。在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相繼淪陷之後,希特勒對西方的野心大大增強了。

黃色計劃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在德國的慕尼黑會議上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這是以割讓英法盟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為代價的。為了自身的利益,英國和法國當局對德國的侵略行為采取了縱容的綏靖政策,使捷克斯洛伐克成為希特勒案板上的一塊肉任人宰割。眾所周知,捷克斯洛伐克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與發達的工業,如果控製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國東進蘇聯,可以以它為橋頭堡,西進法國,可無後顧之憂。麵對嘴邊的這塊肥肉,希特勒早就垂涎三尺了。1939年3月,希特勒出兵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9年9月,德軍又占領了波蘭。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垂死掙紮的時候,作為盟國的英、法兩國卻采取了按兵不動的政策。英、法當局的態度,極大地助長了希特勒的侵略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