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迷霧深鎖(2)(1 / 3)

南雲忠一見空中的美軍飛機漸漸散去,便斷定中途島附近沒有美軍航空母艦,如果有,美軍早就趁航母空虛之際攻來了,加上第一波攻擊隊指揮官說未發現美國艦隊的存在,於是,南雲忠一下達了著名的“換彈命令”,把原本用於攻擊美國艦隊的飛機卸下魚雷,換成炸彈去空襲中途島。實際上,這個時候美國航母和戰艦已經就在附近了。南雲忠一在沒有收到偵察機情報的情況下,便倉促做了判斷,主要原因在於日軍負責偵察的兩艘偵察機都出現了故障,致使起飛時間延遲了半個小時,但這已經足以給日本艦隊埋下致命的禍根。就在日軍緊張換彈的時候,南雲忠一又收到巡邏機的電報,在中途島以北發現美國航母編隊。驚慌失措的南雲再次下達“換彈命令”,把大部分已經改裝上炸彈的飛機再換成魚雷,此時,可用於攻擊美軍艦隊的隻有幾十架俯衝式戰鬥機,沒有戰鬥機做掩護,這意味著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

正當日軍航母混亂之時,美軍艦載機出現在其上空,兩批先行攻擊的魚雷機並未給南雲忠一造成大的傷害,而後來的第三波俯衝式轟炸機才真正要了他的命,美軍轟炸機在雲層的掩護下,連投連中,炸彈引燃了甲板上四處堆放的炸彈,形成連鎖反應,四艘航母“赤誠”、“加賀”、“蒼龍”、“飛龍”號均在重創之下沉沒,無一幸免。

美軍此戰大獲全勝,中途島之戰使日本從此走向了衰敗之路,此役之後,日本開始節節敗退,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世界軍事史上一次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典範。

山本五十六之死

山本五十六,因成功策劃珍珠港事件而被稱為“日本海軍之神”。日本人把他當成英雄來崇拜,美國人卻恨他入骨,誓要為珍珠港死難士兵複仇。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在美國空軍的一次偶然襲擊下死去。他死不瞑目。這次襲擊事件真的是偶然嗎?

撿來的機密

1942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在大將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下成功偷襲了美軍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美國人從此將山本五十六列為頭號敵人,美國海軍情報人員一直試圖從截獲的日軍的電報中發現有關山本五十六的蹤跡,以便尋機擊斃山本五十六。

1942年年底至1943年年初,兩艘日本潛艇相繼在西太平洋觸礁沉沒,美國潛艇聞風而動,迅速找到了那兩艘沉沒的潛艇,並從上麵獲得了大量絕密電報文件。這些文件隨後被送往美國海軍情報部進行破譯。1943年4月14日深夜,一位美軍情報人員驚喜地喊著:“這個情報太重要了。”原來,這份情報顯示“山本五十六於4月18日上午8點45分視察肖特蘭基地”,隻是還無法確定這份密電的可靠性。在發現此電報的頭天下午,美國海軍情報部截獲了日軍一份內容很長的密碼電報,情報人員們正在努力破譯,三天後,他們終於破譯了該份密碼電報,內容竟然和在潛艇上找到的電報內容一樣,隻是更加詳細與準確。這表明,日軍密碼電報是真的。

4月17日,這份暴露了山本五十六行蹤的重要電報被送到美國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的手中,由於情報事關重大,隨即,他將情報上呈到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的手裏。諾克斯也不敢擅作主張,將情報送到了羅斯福總統的案頭。一番商榷之後,羅斯福總統親自做出決定:“截擊山本五十六。”海軍部長諾克斯主持並擬定了一個名為“複仇行動”的行動計劃,決定在山本五十六到達最後的目的地布幹維爾時將其擊落。

死不瞑目的山本五十六

4月16日,所羅門戰區航空部隊的米切爾少將在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哈爾西的密令下接受執行“複仇行動”,為珍珠港死去的弟兄們報仇。哈爾西道:“……要想盡一切辦法擊斃山本五十六……此令不得轉抄和保存,戰後立即銷毀。”“不惜任何代價擊毀目標,然後火速撤離戰場,避免更多行動。整個複仇行動要保持絕對秘密。”接受任務之後,米切爾少將與中尉蘭菲爾商議,把截擊地點選在了卡伊裏灣以北65千米的空域裏,該處離山本五十六的目的地機場隻有7分鍾航程。

4月18日黎明,天空晴朗,執行“複仇行動”的飛行員被再次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殲滅山本五十六座機。7點半,戰鬥空中編隊向布幹維爾飛去。為了避開日占領區雷達,戰鬥機關閉了所有無線電台,隻靠羅盤和速度表導航,以超低空(不到10米)飛行。在飛行了960千米後,他們比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提前50秒到達預定空域。此時,美戰鬥機分成兩組,一組是蘭菲爾領航的攻擊群,一組是米切爾領航的掩護群,他們分別爬升到不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