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人心意【2】(1 / 2)

平常之所以用這樣的方式回答,其實並非存心投機取巧,而是方才急切之時忽然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兩句詩來,《琵琶行》是大詩人白居易在潯陽江頭夜送客時,聽到琵琶之音有感而發創作的長詩。平常能夠想到這些,也是因為琵琶與古琴,二者有共通性,再加上他此刻的內心也正有千般萬種思緒,可是不知該如何說出來,而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平常更想到了晚唐詩人司空圖在其所著《二十四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他知道這裏的不著一字,不是“不著”,而是“不多著”,如今在自己前麵,大家都已經說了太多太多的話,也用遍了美麗的字眼和詞句,所以此時自己還是一個字都不說的好,這就好像作畫時需要適當的留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和別樣的韻味。

平常想到了這些,原本就打算不發一言的,可他又記起一個佛家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講述達摩祖師要從弟子當中選擇一個人來繼承自己的衣缽,便讓弟子們一一回答自己對佛法的感悟,前麵的三個弟子都說了自己的見解,達摩祖師都是搖了搖頭說這三位弟子隻是得到了自己的皮毛,血肉,骨頭。輪到慧可大師時,大師隻是起身行禮叩拜,然後仍回到原位。達摩祖師看了,笑著說慧可大師才是得到了自己的真髓,於是將衣缽傳給了慧可大師,這也就是後來的禪宗二祖了。

平常覺得眼前的情形和達摩祖師選衣缽傳人的故事很相似,玉娥姑娘問眾人的感受,其實是在尋找一個真正能夠懂她的知音人。而前麵那些說話回答的人,大多都隻是聽懂了琴音的皮毛,隻有一個淳於髡還算好一些,可以說是聽到了琴聲的骨肉當中。

“我才是唯一得到真髓的人!”

平常心裏想,他也知道自己並不是真的聽懂了琴音,這樣的作為的確有些取巧的意思,不是君子所為,可是現下首要的事情是先取勝。再說了,自己是一個從兩千年後回到古代的人,對於古琴本就一竅不通,豈能一下子聽到真髓呢?還是先度過眼前的關卡,以後用心去學習,相信到時候必然能夠成為真正的知音人。

玉娥起初對平常默然無語的回答不解,然而此時此刻,當心下為此人禁不住狂跳時,她這才細細猜想著,“他向我作答時,是兩眼相望,默然對語;為我斟酒行禮時,是單膝跪地,相敬如賓;待我飲完了酒,他退回原位,又是自斟自飲,儀態自若。這些難道就是給我的答複麼?那就必定有深意在其中了。”

平常敬酒,跪地行禮,然後退回原位,這些動作雖說是在模仿二祖慧可大師,但其中的確有些含義。他敬酒,跪地行禮,是想告訴玉娥,第一自己非常喜歡這一曲古琴,能聽到它是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值得為此一跪;第二是表示對玉娥的感謝和敬重,第三自然也有愛慕之意。如今的人求婚不都是單膝跪地,向所喜歡的人表達心意麼?

為何最後要退回原位,依舊神情不改地自斟自飲呢?平常當時的心裏其實是十分緊張,不得不退回去,坐下來慢慢恢複心緒。不過此刻玉娥對此的理解是:“他是要回歸自己,然後與我共飲。”

玉娥的心裏對平常已經有了好感,自然是將什麼都往兩個人身上想,她覺得剛才平常敬酒是望著自己時是含著愛意的,兩個人看起來沒有任何接觸,可是共用一隻杯子喝酒,這間接之下已然發生了親密的觸碰;她認為平常臉色微紅和自己此刻臉也發燙發紅原因是相同的;她猜測著平常此刻的心裏也在想著她,也在心跳不已。

如果說感情能夠讓人迷失的話,此刻的玉娥正是如此,她此刻已經渾然忘我了,隻在心裏一個勁地胡思亂想著,想來想去都離不開平常。此刻的平常也好不到哪裏去,他的心裏也亂,也矛盾,他的確是想著玉娥的,可漸漸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從現代回到古代的人時,不由地感到了迷茫。

平常心裏猶豫著,“此刻我的心裏不知不覺地喜歡了她,隻是究竟能不能夠喜歡,可不可以去爭取和她在一起呢?”

平常想起當今的一些描寫穿越的小說,還有穿越的電視電影,其中講到那些穿越到古代的主人公們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後來都似乎既來之,則安之的解決了一切,而且有的不僅談戀愛,還娶妻生子,最終都有圓滿的結局。

平常想到了這些,心裏稍稍的放鬆了許多,不過又不禁琢磨:“書裏的,電視電影裏的那些都是虛構的,全憑作者和編劇的一支筆,怎麼書寫都可以。而眼下擺在我麵前的,卻是曆曆在目的現實,這一切當真是讓人不知如何是好了。”

“玉娥姑娘,我們都已經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還請你告訴我等,究竟是誰的回答合你心意?”齊國公子田毅笑著問。他見玉娥自從飲了那杯酒後,就木然地站在當地,好半天都不說話,也沒有什麼動作,隻是眼神不時地會向平常那邊掃視。他心下有些不悅,便催促著玉娥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