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煩惱和憂傷說再見
莎士比亞曾說過:“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他們會很高興地找出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然而在當今,為已經過去的事情憂傷和煩惱的人比比皆是,他們越陷越深,最終丟失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幸福。因此,要做一個快樂的自己,就要懂得放棄過去的煩惱和憂傷,以開朗的心態將自己融入新的生活,而不是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執著於逝去的憂傷……
遺忘憂傷和煩惱,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和快樂的關鍵。失戀帶來的痛楚、矛盾留下的仇恨、成功帶來的負荷、分歧帶來的爭吵、距離帶來的誤解、名利帶來的貪求與挫折,所有這一切,都是已經破碎的過去。把它們忘掉,不再為它們掛懷,才能更輕鬆地麵對生活。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幾乎一致堅信巴西足球隊會成為那屆世界杯賽的冠軍。然而,在半決賽時,巴西隊卻意外地輸給了法國隊,沒能將那個金燦燦的獎杯帶回巴西。
球員們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國魂。他們懊悔之極,感到沒臉回到祖國。他們知道,球迷們難免會辱罵、嘲笑和扔汽水瓶的。
當飛機進入巴西領空的時候,球員們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針氈。可是,當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上,他們眼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巴西總統和兩萬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機場,人群中有一條橫幅格外醒目:“這已經是過去!”球員們頓時淚流滿麵,低垂的頭抬了起來。
4年後,巴西足球隊不負眾望贏回了世界杯冠軍。當巴西足球隊的專機一進入國境,16架噴氣式戰鬥機就為之護航。當飛機降落在道加勒機場時,聚集在機場上歡迎的人多達3萬。從機場距首都廣場將近20千米的道路兩邊,自動聚集起來的人群超過100萬。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麵!
人群中又出現了4年前那條橫幅:“這已經是過去!”球員們慢慢地把高高揚著的頭低了下來。
人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是因為人在記憶上有一種自我調控機製:忘記大多數事情,而有選擇或下意識地記住一些事情。這使得人能夠及時從那些不愉快的、可能會影響心情和健康的事情或記憶中解脫出來。人一旦停滯在過去,就會產生雜念,有眷戀之心,就會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記住一句話:“別讓太多的東西捆住手腳,否則就隻能被釘在框架裏。”
人的一生是個漫長的旅程,所有眼前的事情,在時間的長河裏都顯得十分渺小,真正值得我們去做的不是怨憤,而是繼續創造。如果往事不堪回首,那就不要總去回頭。
傳說上帝造了人,然而自普羅米修斯的“黃金一代”後,人便開始變得醜惡了。人世間的種種罪惡讓上帝後悔,於是他決定毀掉人,然後重新塑造。人間有個虔誠的信徒叫諾亞,上帝想讓他活著,於是讓他準備一條方舟,把世間所有的生物都選一對放在舟內。上帝讓他把方舟放在靠山的背麵,並且逃離時絕對不可以回頭看村莊。那天,諾亞收到上帝的信息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開始逃亡。他記住了上帝的話,一路跑向方舟。他的妻子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立即化為石像。諾亞和孩子跑進方舟。在一陣巨響之後,大水四處蔓延。諾亞望了望村莊的方向,那裏已經化為汪洋一片。七天七夜後,諾亞見到了陸地,並上了岸,開始重新生活。
不要回頭看,這是多麼簡潔又深刻的真理,當我們的過去之城不可避免地毀滅,而我們已經幸運地逃到另一片天地的時候,最重要的告誡就是:不要回頭看。無論如何遺憾、惋惜,還是萬幸,都不要回頭看,否則的話,我們也會變成一座僵硬的石像。當事情已經過去時,不要回頭看,大步向前,去追求新的方向與目標。
一個老人買了一個精美的花瓶,並用繩子捆好花瓶背著回家。路上繩子斷了,花瓶掉在一塊石頭上碎了。老人頭也不回地繼續前行。
一個過路的少年喊住老人,問他:“你不知道花瓶碰碎了嗎?”
老人回答:“我知道。”
少年又問:“那你為什麼不回頭看看?”
老人說:“已經碎了,回頭看又有什麼用呢?”
覆水難收,已經潑出去的水、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都難以挽回,就像一個破碎的花瓶,不管做出什麼樣的補救措施,表現出多麼的不情願,都改變不了它已經破碎的事實了。人生之路是不可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重新來過、重新選擇。不管你多麼虔誠地沉浸在對失去事物的惋惜與痛苦之中,也於事無補了。但是,心胸豁達的我們,既然懂得既成事實不能改變,何不坦然接受呢?從此不再為過去發生的事後悔,不再讓那些已經過去、已經做過的事影響我們,這樣,我們將得到整個人生的快樂和圓滿。
學會時常給自己歸零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時常地給自己歸零,因為歸零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解脫,還可以重新認識和塑造自我,以便今後可以更好地投入生活。
有這樣一則故事:上帝把1、2、3、4、5、6、7、8、9、0這10個數字擺出來,讓10個人去取,並說道:“一人隻能取一個。”人們一擁而上,把9、8、7、6、5、4、3都搶走了。
搶到2和1的人,都說自己運氣不好,得到的太少了。
可是,有一個人卻心甘情願地拿走了0。
有人說他傻:“拿個0有什麼用?”
還有人笑他癡:“0是什麼也沒有呀!要它幹啥?”
這個人說:“從0開始嘛!”就埋頭苦幹起來。
他獲得了1,有0就成為10;他獲得了5,有0就成了50。他全心全意地幹著,踏踏實實地向前,他把0加在他獲得的數字後麵,就10倍10倍地增加。他終於成為最富有、最成功的人。
有人把“0”看做一無所有,有人把“0”看做虛無空幻,然而,也有人把“0”看成一個可以無限發展的空間。古龍評價金庸的作品時說:“令狐衝之所以能練就吸星大法這個蓋世神功,是由於他的丹田裏一點真氣也沒有,是一隻空杯子。”看來,一無所有並非壞事,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山裏住著一位靠砍柴為生的樵夫,他辛辛苦苦地建造了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
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裏賣,黃昏回家時,卻發現自己的房子著火了。
左鄰右舍都來幫著救火,但是由於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沒有辦法把火撲滅,一群人隻好站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熊熊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大火終於撲滅的時候,這位樵夫手裏拿著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停地翻找著。圍觀的鄰居以為他在找藏在裏麵的珍貴寶物,都好奇地在一旁觀看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居們發現樵夫手裏隻是捧著一柄斧頭,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樵夫興奮地把木棍嵌進斧頭裏,充滿自信地說:“隻要有這柄斧頭,不久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實耐用的家。”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與其為過去後悔哭泣倒不如放眼未來。每個人都不會真正地輸光,當大火奪去我們的所有時,至少手裏還有那柄斧頭。有了這把斧子,我們就可以從零開始,從頭再來,開創更美好的生活。
一個富商賠光了所有家產,他傷心欲絕地去跳河,這時發現一個同樣也到河邊哭泣要跳河的婦女。他問婦女:“你為什麼跳河?”
“我,我被丈夫遺棄了。”
“哦,你什麼時候認識你丈夫的?”
“我是3年前認識他的,我們剛結婚一年他就另覓新歡不要我了。”婦人越說越傷心,真的要去跳河了。
“哦,你等等,”富商問,“那3年前沒有遇見他的時候你是怎麼活的?沒有他你就必須跳河嗎?”
“3年前我沒有認識他的時候,我生活得很好,很快樂。”
“是啊,你完全能從頭再來啊,隻不過3年時間,3年在你一生中隻占幾十分之一啊,為什麼要為3年付出那麼多代價呢?3年是可以用另外一個3年挽回的。你看,3年前我隻是一個到這個城市打工的流浪漢,當時我身無分文,可現在我已經是富翁了。你說是嗎?”
“是啊,謝謝你,我真不知該怎麼謝你。”婦人終於笑了,輕鬆地離開了。
在勸完婦人後,富商好像也勸了自己。是啊,3年前我還不是一無所有嗎?就讓一切都歸零,從頭再來吧。富商也輕鬆地離開了河邊。
適當歸零,從頭再來,是一種不甘屈服的傲氣,是一種勇敢麵對失敗的人生境界。從頭再來,源於我們對現實和自身的清醒認識,是對自我實力的一種肯定,是一種挑戰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從頭再來,需要我們忍受失敗的痛苦,吸取失敗的教訓;從頭再來,需要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心,相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從頭再來,是一種希望,是絕望時仍然忠實於生命的最好見證。
歌德說過,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變成甘美。其實,每個人的心都好比一顆水晶球,晶瑩剔透,然而一旦遭到不測,背叛生命的人會在黑暗中慢慢消逝,而忠誠於生命的人總是將五顏六色折射到生命中的每個角落。
的確,所謂人生百態,但最終都會歸於一段夢。或取或舍,或苦或甜,或積極或消沉。諸如很多人在一個職位日子久了或在相同的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後,往往會變得日漸慵懶,甚至逐漸出現對新的事物不再敏感的情形。究其原因,進步越來越慢甚至倒退,往往是因為同一件事做久了,難免會感到倦怠,甚至自以為已經很熟悉了,有意無意間會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甚至停滯不前,實際等於倒退。這就需要時常從思想上、意識上給自己歸零,重新學習,就像剛剛參加工作時一樣。這樣,自己會更有動力,更有活力,能夠更加努力、自主地去工作。
生活中,人們常常感歎生命就像是一條不歸路,在這個過程中,人人都向往著美好的事情能夠更多地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多數時候,我們卻要經曆痛苦、磨難、沮喪,甚至失望。如果我們無法正視這一切的話,失望便會無限度地在我們的心裏膨脹,讓我們感受不到快樂。
太多的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奮鬥,可是到了最後,他才發現,所謂的理想,僅僅是讓自己在生命過程中產生動力的一種因素,實現理想的同時,又會讓自己陷入到另一種無望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要學會及時為自己的理想刷新,一切從零開始,再踏上新的征途。
人生要學會歸零,在一次次的磨難中、在一次次的失去以後,我應該學會歸零,一切從頭開始是最好的解脫。人,在除去潰爛傷口的時候,也會割掉一些健康的血肉,為了迎來新生,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別讓記憶衝淡你的信念,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不能丟掉信念和欲望,把一切歸零,你將收獲更美好的人生!
歸零,是對人生曆練後的一種沉澱,是放棄虛華的一種表現。一個人在某個行業已經幹這麼久了,正是應該有點建樹的時候,卻又要從頭開始學習了,這往往會給其他人一種誤覺,認為你給自己歸零其實是不自信和怕失敗的表現。因此,隻有懂得歸零的人才會明白成和敗、輸與贏都是人生中應該放棄的虛華;隻有時常給自己歸零才能時時提醒自己躍升。就像一個杯子盛滿了水,就無法再往裏倒進水去那樣,如果能隨時保持空杯的狀態,那麼要往杯子裏加水就很容易了。所以學會讓自己時時歸零的人,才是能不斷取得進步的人。
環境難改自我可變
當我們感到難以改變環境時,我們卻能改變自己。這句話已經成了無數成功人士恪守的人生準則。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往往不是主觀意念所能決定的。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改變殘酷的現實,唯一可行的選擇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以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讓生命在有限的時空中得以延續。就好比一塊石頭,有棱有角,從山坡滾下去勢必斷棱破角,但如果是圓滑的鵝卵石,就順利輕鬆多了。
世界上並不隻有你一個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你的意願發展,麵對一個強大而又不被你喜歡的環境,你的反抗是徒勞的,你隻能學會適應。比如上課,老師隻有一個,學生卻有幾十個,而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又都不相同,若要老師來適應所有的學生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我們就應該去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適應老師的講學思路。比如吃飯,學校的食堂隻有一個,學生卻有數千人,所謂眾口難調,不可能讓食堂為每個人都做一個喜歡吃的菜,隻能是我們慢慢適應食堂的飯菜。再比如,你所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機器轟鳴吵得你不得安寧,但是你不可能為了安寧要求他們停止施工。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學會鬧中求靜。改變自己,不要以為所有的適應都是隨波逐流;改變自己,不要以為所有的適應都是世故與圓滑。我們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使自身在今後有更好的發展。記住這句話吧,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你自己!
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半島上,有一個特殊的物種——美洲鷹。它們長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半島上,也一直與當地人和諧共存。可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美洲鷹的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為了高額利潤,當地人開始大規模地捕殺美洲鷹。一段時間之後,在不計後果的捕殺下,美洲鷹絕跡了。當人們為這一物種的絕跡歎息不已的時候,阿·史蒂文卻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他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脈下的一個岩洞中找到了美洲鷹的蹤影。這一發現震驚了整個生物界,讓人們看到了美洲鷹新的希望——如何改變自我,適應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