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2)(1 / 3)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三十黃昏

朱元璋在寢宮的龍椅上半躺著翻看奏折,幾個小太監沒精打采地站在一旁。大太監陸子厚手拿拂塵靠在一個粗大的朱漆柱上,微微響著鼾聲。俄頃,手裏的拂塵掉到地上,發出聲響。朱元璋並沒在意,隻是眉頭微蹙著不耐煩地又換了一個奏折,不料看著看著突然用手拍案。

幾個小太監打個冷戰,驚慌地看著朱元璋。陸子厚猛然驚醒,沒來得及撿地上的拂塵便跑過來習慣性地跪在地上:“皇上……奴才在。”

“除了下跪你還知道什麼?”朱元璋怒氣衝衝地把奏折扔到地下,“開平、東勝兩衛的奏折是什麼時候送來的?為何不早報與朕知道?”陸子厚驚慌地撿起奏折看著:“皇上,這個奏折是王勳王大人轉來的,奴才三天前告訴過皇上。”

“是嗎?朕怎麼記不起來?”

“不,奴才想起來了,奴才三天前想告訴皇上來著,結果沒有告訴,奴才該死。”

“哦,你是說過,我想起來了。”

陸子厚擦擦冷汗,把奏折又遞給朱元璋:“皇上,這奏折上……”

朱元璋怒道:“豈有此理。韃靼、瓦剌兩部交戰,戰火燒到我大明境內,致使數萬百姓流離失所。”陸子厚安慰道:“皇上,我大明邊關囤有雄兵,隻要皇上頒下一道聖旨,鐵騎所到之處,定能將那些韃子趕走。”

朱元璋站起身來:“說得容易。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雖時有戰事,但如果我大明出兵,蒙古三部定會齊心合力,轉頭攻擊大明。這些年來朕一直和他們努力通好,就是讓他們內訌交戰,不給他們齊攻大明的機會。”陸子厚小心地跟在朱元璋的身後:“皇上,如果我大明按兵不動,韃靼、瓦剌以相互交戰為由,齊攻我大明……”朱元璋心煩地揮揮手:“明日早朝,朕會和眾位卿家專議此事。”

一個小太監急匆匆走進來跪下說:“皇上,長公主和駙馬爺在外麵候見。”

“朕累了,讓他們明天再來。”朱元璋不高興地說著,忽又想起什麼改變了主意,“叫他們進來吧。”朱元璋說完走到龍床邊倚身閉目休息,長公主和柯桐進來看到此番情景不由對視一眼,長公主走過來輕輕地舉著拳頭為朱元璋捶腿。

陸子厚悄悄向柯桐遞個眼色示意朱元璋剛放下的那個奏折,柯桐心領神會地拿起來看,臉上似有欣喜的表情。柯桐小聲:“父皇不必煩惱,兒臣正為此事而來。”

朱元璋沒有睜開眼睛:“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柯桐恭敬地說:“以兒臣之見,大明既不能等閑視之,也不能談虎色變。父皇可派員帶兵以安撫使的身份到開平、東勝兩衛,安撫體恤邊關百姓是假,鎮懾蒙古三部才是真實目的,如果確是蒙古內部交戰,我大明鐵騎可登城而望,觀其殺戮,如果是有意侵犯我大明,那麼開平、東勝兩地,即是他們的葬身之所。”

朱元璋淡淡地說:“你覺得朝中誰來擔此重任比較合適?”長公主為朱元璋捶腿的粉拳下意識停下。柯桐誠懇地道:“兒臣願為父皇分憂。”朱元璋睜開眼看了看柯桐,柯桐立刻做出一副慷慨之相。

朱元璋不動聲色地問:“你想帶多少兵馬?”長公主為朱元璋捶腿的粉拳又落下來。柯桐滿有把握地道:“南京距蒙古幾千裏之遙,兵卒星夜兼程也難以在一個月內到達,就算能夠到達也必是疲憊之師。大明邊境有雄兵百萬可用,兒臣隻需父皇一道聖旨,和曹雲副統領二人帶幾騎隨從即可。”

朱元璋淡淡地說:“你另找人選,曹雲不能走。”長公主和柯桐一怔,二人互視一眼。長公主著急地晃著朱元璋的腿:“父皇,曹雲驍勇善戰,是少卿的左膀右臂,有他在身邊,少卿可省些心力。”

朱元璋從枕邊拿出一個奏折遞給柯桐,柯桐接過奏折看著,突然愣了。柯桐無奈地看著長公主:“曹雲……曹雲他居然派人殺金蘭。”長公主幾乎奪下奏折看著:“父皇,我看這件事情不簡單,金蘭好端端地管這些事情幹嗎?一定是有人給她出了主意,故意拆少卿的台,再說她怎麼敢確定是曹雲派人劫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