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濟學家認為,在其他條件既定的前提下,消費者對假日休閑消費的選擇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休閑時間和收入水平。即消費者在可支配的休閑時間以及一定收入水平的約束下,對不同的消費產品進行選擇,從而達到消費效用的最大化。
首先,收入水平會對消費選擇起到一定的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費者往往趨向於選擇越高檔的產品,而低收入群體則更多偏向於低中檔產品。其次,消費者閑暇時間的多少也是影響消費者最終選擇何種休閑產品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同的產品在進行消費時所需的時間長短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將取得消費品的時間作為依據來將產品劃分為耗時性消費品和省時性消費品。比如,周末度假是耗時性消費,而出門購物則列入省時性消費。也就是說,閑暇時間和收入水平一樣,對消費者的消費產品選擇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根據此,豐廣(2003)豐廣.假日經濟模型分析及其開發利用對策.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3(6):43-46建立了一個閑暇時間和收入水平雙約束下消費者選擇的模型:C=(I-i)α(T-t)β(0
1休閑時間的多少對消費產生的影響分析
假定收入I既定,即對消費選擇沒有任何影響,此時,休閑時間則為唯一約束消費的因素。為使分析簡單化,假定消費者全部閑暇時間隻分配在購買耗時性商品(H表示)和省時性商品(L表示)上。時間約束線的L1H1線段,它是由兩種價格已知的產品在一定的閑暇時間約束下所能得到的各種組合點連接而成的,而曲線I1則為消費無差異曲線,它與時間約束線的切點E1即為消費者所能獲得的最大效用點。接下來,我們分別討論一下當約束時間和兩種商品的時間價格發生變化時,引起消費者選擇的規律:
(1)假定閑暇時間T增加(T減少的情況剛好相反)而兩種商品的時間消費價格不變,此時,線段A1B1的位置會平移至A2B2,。
閑暇時間發生絕對變化時的圖形分析
(L為省時性消費品,H為耗時性消費品)
這時,A2B2與一條更高效用的無差異曲線I2相切,從而均衡點由E1移至E2。一般而言,當閑暇時間限製在一定範圍內時,耗時性商品的消費比例總是小於省時性商品的消費量。因此,當休閑時間增加時,消費者對前者的增加量一般會大於後者。當休閑時間增加到足夠大(假設為Tn),即A1B1上移至AnBn,均衡點為En時,消費者的最終效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也就是“假日經濟”所帶來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