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蛇精(2 / 2)

“你不該來這裏的。”劉洋的話說完,手中輕輕一拉,茲啦一聲,一隻冷煙火出現在劉洋手中,劉洋將冷焰火扔在地上,“我打火機丟了,在冷焰火前麵四五步遠的地方有火把,誰有打火機去點著吧。”

小王首當其中,點燃了所有的火把,弄得劉洋心疼不已,“你他媽的能不能省著點,就那幾隻了。”

小王幹笑了一聲,熄滅了其中的三隻,點燃兩隻。

“我一直在找你。”說實話有太多的話要對劉洋說,可話到嘴邊我局說出來這麼一句最沒營養的話。這個時候火把的光亮照亮了整個空間。我看到劉洋燦白的臉。在劉洋的左臂上還留著集錦幹涸的血漬,李三多作為一個戰地醫生,急忙走進劉洋,相幫劉洋處理一下傷口,可劉洋擺擺手,“沒事,暫時性還死不了。先不用處理。”

“你把我們引來這裏是什麼意思?”大俠班長看向劉洋。

“因為這裏最安全。”劉洋說道。

“剛剛帶著惡臭的是什麼東西?”大俠班長再次問道。

“蛇精。”劉洋回答的十分幹脆。

蛇精?我突然被這個詞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蛇精在漢語詞語中被解釋為由蛇轉化來的妖精。蛇類成精是中國民間傳說的熱門,蛇精跟許多會化身的妖精一樣,也喜歡以美色迷惑男子,以吸取其陽氣精元來強大法力,增加本身的道行,中國古代文學中涉及蛇精的有《山海經》、《白蛇傳》,還有動畫片《葫蘆兄弟》、《仙劍奇俠傳》中的蛇精等都是萬變不離其宗。

從文化源流上說,在中國古代傳說中,蛇通常是靈異魔力的象征。在中國遠古神話中,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經常盤繞著某種蛇形,這恐怕也是東方文化的一個共同特征。例如,印度最高的創造神梵天的坐騎就是一條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與蛇有關。

《易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對我們祖先來說,蛇是一種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古代文獻《山海經》、《詩經》、《竹書紀年》、《周易》、《尚書》、《左傳》、《楚辭》、《史記》等中,都有關於蛇的記述。根據《山海經》的描繪:疆良口裏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師妾手中耍蛇,神於兒身纏兩蛇,洞庭怪神頭上頂蛇等等。古代傳說中許多赫赫有名的天神還是人與蛇的混合體。漢代藝術作品中,伏曦與女媧是人首蛇身,共工是赤發人麵蛇身,其手下相柳也是九首人麵蛇身。此外,還有不少神同樣是人首蛇身。《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人麵蛇身。”教化萬民統一華夏的黃帝,就出於人麵蛇身的軒轅之國。神農伏羲和煉石補天搏土作人的女媧氏都是人麵蛇身;《偽列子?黃帝篇》稱:“庖慷氏、女嫡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麵,牛首虎鼻。”後來人們還把伏羲和女媧氏連在一起說成是人類的始祖。《山海經?大荒北經》提及:“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麵蛇身而赤,是謂燭龍。”說明燭龍氏族的圖騰是赤色的人麵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