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三生石下罪與惡(一)(2 / 2)

原本我想問問陰兵能不能放過鴨舌帽,可是看到鴨舌帽雙眼中的怒火,我想想還是算了,就讓這女人在陰間受苦受難吧,免得到了陽間在找我麻煩。我絕對有理由相信,這女人還陽了,會毫不猶豫的弄死我。

辭別了陰兵之後,我們三人一路狂奔。

陰兵頭領將那張冥幣遞給貼身的一個小兵,“到了酆都城票子兌換了,大夥都分點,沾點喜氣。順便提醒我去找我姐夫,這位上官也算是咱們的救命恩人了。”

有錢分自然都樂嗬,隻是到時候還能不能想起來報恩,可就不得而知了。

出了黃泉路,就是望鄉台。

望鄉台這地方怎麼說呢,人有誰來了這個地方都不想離開。

常言道,一到望鄉台,遠望家鄉回不來。

孽龍的望鄉殿其實和望鄉台異曲同工,都是為了鬼魂能看家一眼而設立的,隻是孽龍的心思和陰司不一樣罷了。

望鄉台,也就是孟婆和石頭所在的土高台,是在橋以前的,而不是在橋之後。望鄉台又稱“思鄉嶺”,在這裏,可登台眺望陽世家中情況,於是這裏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高高一個石台,發出陣陣陰光,坐臥路轉之勢,上可回頭瞻望,書寫三個赤紅大字望鄉台。

走到了望鄉台,幾乎就沒有還魂的可能了,陽間的肉身這個時候也差不多都到了黃金入櫃裝殮的時候了。

這望鄉台是南無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體恤眾生不願死亡、惦念家中親人的真情實意,發願而成。

讓亡故的靈魂,站在望鄉台上最後的看一眼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

站上了望鄉台,能看到陽世的家宅,看到親朋好友,看到了自己已經死亡的肉身躺在那裏。

望鄉台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麵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麵,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

“前麵就是望鄉台了,你有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又想看看的?”我轉頭看了看幽魂。

我能從幽魂的臉上看出來,幽魂心裏在做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也想看看內心裏那點一直沒有遺忘的期待。

“直接去三生石吧,我想知道我到底是怎麼死的。”幽魂說完,也不理會我和小王,徑直的走向三生石的方向。

望鄉台是看向親人的地方,望鄉台後麵的一塊青石。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麵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傳說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一觸三生石,恩怨情仇都會一筆勾銷。

我能看到幽魂臉上緊張的神色,就連小王也是一樣。

這小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了,直接擋在三生石前,很鄭重的問幽魂,“你要想清楚,就算你看清了你是怎麼死的,有怎麼樣?難道你知道你怎麼死的就不去投胎了?”

幽魂愣了一下,這個問題她確實沒有想過,一時間,幽魂也陷入了兩難,一邊是投胎做人的機會,一邊是知道死因後複仇。

這簡直就是生和死的選擇。幽魂絕對是地府緝拿的對象,就算是找到了仇人報仇雪恨了,也絕對逃不過地府的追剿,如果看了,幽魂就會失去投胎的機會。

“我看。”幽魂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雙手死死的攥著,幾乎要掐進肉裏了一樣。

小王聽完想都不想的離開三生石,“希望你看完之後有最好的選擇。”

幽魂伸開兩隻胳膊,隨後雙手輕輕的按在三生石上,可就在這一瞬間,我能清楚的看到,幽魂慘白的臉上,留下兩滴晶瑩的淚水。

緊接著,就發現幽魂和她麵前的場景變了,先是變得十分的模糊,緊接著又逐漸清晰起來。

我現在所能看到的是一間古樸的書房,書房內的一切家具都是用紫檀木製作的,在八仙書案的後麵是一把太師椅,太師椅後麵是紅木製成的屏風,在書房內各種古玩玉器整齊排列,最吸引人的是地麵。

地麵像是玻璃又像是水晶製成的透明的地麵,向下看是來回遊走的金色鯉魚。

我轉頭向周圍看了看,卻沒有發現小王的影子。我整個人就站在書房內,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