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境界”瑣語(代序)(1 / 2)

牛餘和

文章與文人均要有境界。文章境界可言,而文人境界不可言。雖然說文學即人學,但精通文學,卻未必打通人學,因為文人境界更為複雜,且難修成正果,非打坐參禪、麵壁破壁不可。反之,一旦養成精神的高境界,則文章境界將輕取易得。

王國維有“三境”之說,但隻是就藝術言藝術,於文人境界還過於懸隔。文人境界之極當大氣,高遠,深廣。若此,則行文之際有人氣一以貫之,文境自開。否則,則往往“以人廢文”。

小胸懷小眼光,大胸懷大眼光,有大胸懷大眼光者才有大境界。大能辨小,小不能識大。所以遍檢古今中外文壇,文人而堪稱“大”者,其作品往往遭同代人詬病。何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像那小心眼的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像那狗,揀到一根沒肉的骨頭,還生怕別人搶去,就趕緊跑到牆旮旯裏,用兩隻前爪捂起來啃,邊啃邊豎耳警戒,見人過來輒呲牙裂嘴,“嗚嗚”威脅,其實人根本不屑。而當它舔著嘴巴慢悠悠地從牆角裏踱出來,卻兩眼充溢著滿足和自得。這就是它的境界。

文學境界中,又以思想境界為上。因為思想境界是文學境界的靈魂和骨架,它決定了文學是否高貴和大氣。一個作家的成名作往往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這時其藝術性還顯粗糙,但這粗糙卻不妨礙它的重要性。相反,當這個作家創作出藝術上更為成熟的作品,也被評論界譽為更為重要的作品時,卻很少再被讀者認可,亦不被時間所接受。為什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作者的成名作往往是他的嘔心瀝血之作,凝聚了作家對生命與現實的長時期深刻、反複的思考,具有強烈的情感爆發力和厚重的思想濃度。而這之後,他習慣於作為一個成功者在藝術上尋求完善,而不是作為一個探索者在思想上進行創造,於是他忽視了一點,就是這完善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創造相提並論。他要想達到更高的境界,除非他繼續將自己作為一個創造者,而不是“過去自己”的繼承者。

這一現象表明,文學的藝術性在創作之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有時甚至是次要的。所以創作要想達到高境界,必須追求深刻,以簡捷有力的深刻直取目標。如果隻滿足於玩弄文字把戲,即使那把戲玩得再天衣無縫,也將毫無價值。這像一個跑步者,如果他真跑得快,就不會注意自己的姿勢,可能難看一些,但勝利會讓人們忽略這一點。如果他一味講求姿勢,拿著經典的動作跟在別人後頭,再美也會傳為笑談。因為他忘了自己的目標,忘了他到底應該做什麼。

在創作之中,靈性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它是一個作家最基本的素質。作家的靈性反映在其對生活的感悟以及用出人意料的語言和形式表述這感悟之中。然而必須強調的是,這靈性不能單獨作戰,它的發揮要以厚實的思想與情感的內涵為依托。否則這靈性就會成為累贅,為作家耍小聰明提供機會。遲鈍和愚魯產生不了天才,而機智和靈性也未必能產生天才,有時還會毀滅天才。因為作家一旦陷入機智和靈性當中,生活就不再重要,玩弄盆景和賞玩雕花細瓷會使他心智纖弱,使他習慣於賣弄風情,無法承受沉重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