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自覺地學好,想學好。自我學習,自我規劃,自我設計著學好。有這意識是讀書得來的,或許就是書本明明正告的。多少年後,翻看那時的日記,一個農村十三歲的孩子,不可能有自我設計自我規劃之類詞句,那一定是書上寫的,現抄下來的。和此相距不遠的,中學時候的日記中,還有“文裝頭腦,武裝身體”的自勵格言。那一定是受了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教導後的感受感悟,抑或是看到新學校玉皇廟中學有很高的堤圍做牆,牆上長滿參天大樹,大樹中間有林蔭小道而自覺自感之言——也想如書本中、電影裏城市青年跑步散步鍛煉身體吧——我真寫下了那樣的話。這話到現在也沒過時,不信看看城市裏有些獨生子女,十三四歲為何成老頭,身體長得像豆芽。不提,不提,那麼多牛奶,那麼些麵包,那些個營養品,那些個維生素,都幹什麼去了呀,都作什麼用了呀,不提,不提,真個地不提,不提罷了,不提不傷心,不提不生氣。我不重複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話,而獨立思考,寫下自己“文裝頭腦,武裝身體”的格言。可見我十三歲起已有水平,相當水平,已有思想,獨立思考。哎,自我表揚一下喲,我很小時候,因為讀書,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雖然在那種年代,那樣貧苦的生活,那樣汙濁不堪,“丟進去把寶石的鋼刀也會生鏽喲”,莫言老師如是說。但我沒有生鏽,或者說沒有鏽蝕透頂,這是我的光榮,說驕傲也可以,說偉大也能成。為什麼老謙虛呢,該偉大時就偉大,該驕傲時要驕傲。
公社城牆上讀書,應該有兩年之多。那時候借來讀的老中學課本裏,就有魯迅。當然伴著時代的烙印,石一歌梁效。是他們刪改過的。《祝福》不叫《祝福》就叫《祥林嫂》。《社戲》雖叫《社戲》但有尾無頭隻剩“半截腰”。半截腰知道不?是我們河南山東交界處陽穀、範縣、楊集、柳莊、清豐、南洛等地的方言,就是一半大半或多半。噢,又說到魯迅(以後還會說到),他那故事給了我多少聯想呀,雖然很多字我們不認識,雖然很多話我們似懂非懂。字不認識怕什麼,查字典呀,字典不離手,也是他老人家說的哩。他後邊還緊跟一句話,更是名言:“冷汗不離身。”我很小就將這兩句聯在一起,抄下來,也寫在了日記裏,還寫在了《新華字典》的扉頁上,也就是緊挨綠色塑料皮的那一頁上。我到現在記得好像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的,和一本《漢語成語詞典》大小一個樣,都是綠色皮。對,就是綠色皮,綠色塑料皮,你們那地方是紅皮皂皮俺不管,反正俺那地方,俺那幾茬子學生用的都是這,都是這綠色塑料皮。你現在讓我說價錢我也說得出,好像兩本都是一塊五。每本一塊五。你要叫我說是誰編的,我現在還能說得出,好像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地方的一個省,省名叫甘肅,一個大學的編寫組……抬杠,你們別抬杠,你們別想抬贏我,記憶,其他事不行,記這事,說這事,我是門清,八九不離十算什麼本事,十成,我能說兩個五成。
魯迅的書給了我們多大的震撼呀,那故事,閉上眼睛能出畫,睜著眼睛也做夢,噢噢,那夜行的烏篷船,那船頭弄潮的小夥伴,那脖頸上套項圈、紅臉膛、戴氈帽、手持鋼叉向一匹獾紮去的閏土,不就是神話裏的哪吒嗎,他腳下再踏風火輪,一定能追獾到海裏去,踏著海水皮兒走,踩著海浪花花尖兒行……噢噢,那夜的明月,那月下的大海,那海邊的沙灘,那沙灘邊綠油油的西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