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們為這件事很不滿,常常因此而責罵經理無能。經理對這件事也很苦惱,因為這個小公司根本拿不出太多錢來做廣告費,但是又想不到什麼其他比較好的提升公司產品知名度的方法。所以憤怒的董事們就一連換了幾個經理,但是公司產品的銷量還是沒有什麼起色。
轉眼間,公司就又換了一個新經理。董事們讓新經理趕快想出一個提升公司產品的知名度的方法。新經理的壓力很大,畢竟前麵有很多前輩就是因為沒有想出辦法而被撤換的。
一天,他在冥思苦想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一個酒店罷工的新聞,然後各個媒體都去采訪這個酒店,這個酒店的知名度一下子就上去,於是新經理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他先在電視上做廣告,說他們公司為了提升自己產品的知名度,所以準備用飛機在富士山上撒咖喱粉。大家都明白富士山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所以這位新經理的做法理所當然的引起了軒然大波,人人都不希望這件事發生,所以紛紛有人出來譴責這件事,還有人出來抗議之類的,反正不斷的有人來提起這件事,報紙、雜誌、新聞媒體紛紛都隨這件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反正就是把這件事吵得沸沸揚揚。
新經理見宣傳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於是就在電視上公告說:鑒於大家的強烈反對,所以本公司決定取消在富士山上撒咖喱粉這一活動。於是市民們紛紛拍手相慶,很多人因為這一事件而記住了這個品牌。
結果,這個品牌的咖喱粉在日本熱賣,連續好幾年蟬聯咖喱粉銷售的榜首,公司的董事們也很高興,給新經理加了薪水。
哲理小語:
這位新經理無疑是聰明的,沒有花費太多的廣告費,但是卻讓自己的公司大大的出了一次名。這種事擱到現在來,我們往往稱之為炒作。炒作這個次好像帶有一點貶義,讓大家覺得不太好,但是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那個公司的咖喱粉後來的銷量就是證明。
如果那位新經理不懂得變通,不懂得製造一個熱點、焦點來使自己的公司火一把的話,不僅公司的銷售量上不去,自己也將麵臨被解雇的危險,但是他的靈機一動不僅就了公司,也給他自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相比前麵幾位被解雇的經理,他無疑是幸運的。
但是這種幸運卻不是自己從天上憑空掉下來的,是他變通的結果。如果他的腦袋很僵化保守,怎麼可能會想出這麼好的辦法呢。
由此可知,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時時都需要變通,想事情的時候換個想法是你成功的前提的堅實基礎。
10、給和尚賣梳子
一個公司想在自己的眾多銷售員裏麵提升一個人稱為銷售經理,於是給銷售員們進行了多次考核,他們公司的銷售員大多身經百戰,所以表現得都很好,特別是其中的三位,經過層層的考試以後依然難分伯仲,所以公司決定給他們加試一場。
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加試的題目冥思苦想了很久,最後終於敲定了一個看似很折磨人的題目:給和尚賣梳子。
三個銷售員看到這個題目以後麵麵相覷,都非常的驚訝,眾所周知,和尚是沒有頭發的,那麼他們怎麼會需要梳子呢?怎麼才能把梳子賣給他們呢?
三個苦惱的銷售員帶著幾分無奈,幾分困惑分別走進了三座寺廟裏麵。
第一個銷售員在寺廟裏麵轉了一大圈也沒有想到什麼好方法,這是遇到了一個小和尚。這個小和尚因為頭皮很癢,所以就在太陽底下抓頭皮。這個人看到了以後靈機一動。對小和尚說:小師傅,你這樣抓頭皮的話很不衛生,容易感染疾病,但是如果你用梳子的話就好多了。我這裏有一把梳子,很便宜的,物美價廉,很合適你用~~~這個優秀的銷售員利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給小和尚講了一大堆道理,結果小和尚興高采烈的買了一把梳子,銷售員完成了任務,就很開心了回去複命了。
第二位銷售員進了寺廟以後,經過認真的觀察,發現有一些香客進香的時候頭發很亂,於是就找了這間寺廟的方丈出來,對方丈說:方丈師傅,你看,進香的香客裏麵有很多頭發不整齊,這樣簡直就是對佛祖的褻瀆啊!在進香的時候怎麼可以這麼不注意儀容呢?我這裏有一些梳子,如果您可以買幾把放在這裏的話,可以讓香客們都梳好頭再進殿,這樣是對佛祖的恭敬啊!方丈聽了這位優秀銷售員的舌燦蓮花之後為之所動,於是買了十把放在佛殿門前供香客梳頭用。第二位銷售員完成任務以後也開心的回去複命了。
第三位銷售員在寺廟裏麵轉了一圈之後,找到了方丈,對他說道:你們的寺廟這麼有名,來的香客這麼多,可以開發一下紀念品啊!我這裏有一些精致的梳子,你們可以找名人寫上字或者雕上一些你們寺院的特色,然後高價賣給香客,這樣的話多劃算啊!方丈被這位優秀的銷售員說動了,買了一千把梳子。第三位銷售員也興奮的走了。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第三位銷售員做了銷售經理。因為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很欣賞他的眼光,可以從一件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中看見商機,是他們需要的銷售人才。
哲理小語:
給和尚買梳子是一件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故事中的三位銷售員都找到了商機,完成了任務,他們都不愧是優秀的銷售員,不愧是通過層層篩選而挑出來的精英。
然而雖然他們都開動腦筋完成了任務,但是反映出來他們三個人的能力卻是不同,眼光境界也不同。
第一個人完全沒有想到梳子除了梳頭以外還有什麼用處,完全是用自己的一張嘴哄騙了一個小和尚。
第二個人也沒有走出條條框框,雖然賣了10把梳子,但是也沒有擺脫梳子用來梳頭這一思維定式,隻是讓買梳子人不是為了自己梳頭,而是給別人梳頭。所以取得的成果也不太大。
隻有第三個人完全摒棄了成規,把梳子不再單獨看成了一把梳子,而是看成一件商品,一件紀念品,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個故事給我們了多麼大的啟示啊——隻有變通才能取得成功,你越懂得變通,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11、一個聰明的喜劇演員
巴黎是一個浪漫之都,是一個文藝之都,他那濃鬱的文化氣氛孕育了很多藝術家,讓巴黎的人們都帶上了浪漫的氣質。
雷諾是一個有名的喜劇演員,他常常給大家表演喜劇,也常常帶著歡樂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他總喜歡在生活中創造出一些小以外,讓大家開懷一笑。所以他無論是在舞台上還是在舞台下都很成功。觀眾們喜歡他,朋友和家人們也很喜歡他。
一次,他獨自到鄉下遊玩,放鬆一下心情,並且尋找一些可以搬上舞台的素材。他在鄉下玩得很開心,也找到了一些貼近生活的喜劇素材。
但是當他的旅程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他忽然收到了家裏的電報,告訴他他的爸爸病危,可能撐不了多長時間了,讓他立即趕回巴黎來。
心急火燎的雷諾立即趕到火車站去買票,但是因為心裏麵太著急了,所以匆匆忙忙的他丟了自己的錢包,隻有不多的一點零錢還留在他的衣兜裏麵,已經不夠買回巴黎的火車票了。
雷諾遇到這樣的不幸的事情以後並沒有悲觀失望,反而發揮他的喜劇天分突發奇想,想用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方法回巴黎。
他用自己剩下的不多的錢買了一個信封和兩瓶酒。然後在那兩瓶酒外麵寫上字給國王喝的毒酒和給往後喝的毒酒,然後把他的窘迫情況和急需回家的理由在信裏麵詳細的敘述了,然後把信寄給國王。
雷諾把信寄出以後故意讓警察們看見自己帶著的毒酒,警察們看到這兩瓶毒酒以後非常吃驚,把雷諾當成一個極度危險的犯罪分子押送到了巴黎,準備讓巴黎這方麵的警方好好的審理這起重大的案件。
不久之後國王收到了這封信,看完以後哈哈大笑,誇獎雷諾不愧是一個成功的喜劇演員,而且孝心可嘉,然後把他放了出來。
雷諾的這一故事也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美談。
哲理小語:
當我們遇到雷諾那樣的困境時會怎麼做?恐怕好多人都會哭天搶地然後一籌莫展吧。很少有人能夠冷靜的想出這麼好的辦法來化解這個危機。等到悲傷完了以後,可以連自己父親的最後一麵都見不上,在自己的心中留下永遠的遺憾,然後在剩下的人生中不斷的謾罵那個無良的小偷或者是埋怨粗心的自己。但是那樣做有什麼意義呢?錯過的事情永遠都不可能再重來,已經變成遺憾的事情永遠也沒有辦法來彌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在自己遇到困境的時候不要忙著悲傷,不要忙著後悔。因為再多的後悔和悲傷對我們來說都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快一點變通一下,換個思路來解決自己的困境。
隻有常常能變通、換個想法想問題,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才能讓自己不錯過很多不可錯過的事。
12、包公審石記
包拯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官員,他斷案十分精準,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錯放一個壞人,很多人們覺得很複雜的案子,在他手裏一審都會水落石出,所以人們紛紛稱他為包青天,讚頌他是一個為民做主的好官員。
這個審石的故事就是關於包公審案的。
一天,有人在草叢裏麵發現了一具男屍,身體已經腐爛了,根本看不出麵目來,隻是根據衣著和身體特征可以看出是一個男性,而且男屍的背上壓著一塊大青石,肩上還搭著一馬褡褳子,裏麵有木製的宋記印戳。
包拯根據收集到的資料斷定這是一個收賣粗布的商人。於是派衙役們找來附近的裏長詢問,發現此地根本就沒有姓宋的販布商人。因為那個時候宋朝的通訊係統不發達,無法確定死者到底是哪裏的人,不過初步確定他是一個外地的人,而且是別人謀財害命的。並且很可能凶手是一個本地的人。
這個案子再也沒有更多的線索了,如果大張旗鼓的四處問訊,四處排查的話很可能會打草驚蛇,這樣容易讓凶手逃脫,於是包拯為了找到凶手就心生一計——審石。
第二天,包拯先讓衙役們四處散布消息,就說包大人要審石頭,讓大都來觀看。果然,包拯了做法激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大家都紛紛到了衙門口,把衙門口圍得水泄不通,而且人群們都議論紛紛,都覺得包大人審石頭的做法很奇怪。
包拯看見來了這麼多人,於是拍了一下驚堂木,升堂了。
包拯讓衙役們把那塊大青石板抬出來,然後說到,案子已經破了,殺人的凶手就是這塊石頭,然後吩咐衙役們打這塊石頭。衙役們覺得很奇怪,但是無奈大人的命令是不可以違背的,所以就狠狠的打那塊石頭,最後打得手都腫了。
一旁觀看的群眾們被衙役們的樣子樂得哈哈大笑,聲音很大。於是包拯發怒了,拍了一下驚堂木,然後說道:堂下何人喧嘩?
大家被包大人嚇到了,於是紛紛噤聲,並且跪下來低著頭,聽憑包大人處置。
包拯於是宣判每人都要在三天之內交三尺粗布。
於是大家紛紛到布莊買布或者從自己家裏拿布來上交。包拯就仔細的辨別這些布。終於發現了有一些布上麵的宋記標記和死者身上的木刻一模一樣,於是就把交布的人找來,讓他去認人。
結果包拯憑著叫布人的指認抓住了一個布莊的老板。經過詢問以後,那個老板交代了事實。原來,死者是一個外鄉人,他把布存在了這個布莊老板的店裏麵,這個布莊老板見財起意,而且又覺得他一個外鄉人無親無故的,死了也不會有人發現,於是就把人給殺了,然後拋屍荒野,但是沒有想到包大人這麼快就查出來了。
包大人抓到了凶手之後就把收的布都還給了大家,還和大家詳細的講明了事情的經過。大家聽了事情的經過以後就更加佩服包大人了,包拯青天的美名也遠播四方。
哲理小語:
包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清官,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涉及到了他。他已經成為了我國審案的一個神化。
在古代那樣艱難的情況下,他想要破案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當時沒有這麼好的技術,可以驗指紋,驗血型、驗DNA等等,而且也沒有完備的戶口記錄,要想破案很難。但是他根據已有的條件,聰明的變通了一下,不久就找到了凶手,極有效率。
試想一下,如果他不懂得變通,一家一家的去找布的話,很容易會打草驚蛇,也許還沒有查到那個凶手就跑了。而且古代沒有那麼多衙役和捕快,這麼大範圍的排查不僅費時還費力,這件案子很容易就會變成一件無頭公案。
但是他隻是簡單的改變了一下思路,結果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變通的魅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想包拯學習,如果一件事按照平常的做法不僅費時費力還不容易出結果的話,我們最好變通一下,也許隻要換個想法,難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