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的影響力,可以有多大?
自願者上勾的呂尚薑太公以降,西周曾安定了四百餘年,因為這四百年內,人們對於薑太公那高深莫測的智慧尚無法理解。然而到了東周的春秋時期,卻出現了一位奇才孫武~他不能稱作前無古人,因為已經有薑太公;也不是後無來者,在孫武之後,也出現過更多的軍事奇才。但他確實可以號稱『兵家始祖』,無人可以否定,他的『孫子十三篇』流傳至今的二千餘年之間,的確左右過中國、甚至是世界的政權所落。
因為欲得政權,必有軍力,沒有軍事力量的政權所擁有的土地、人民、經濟能力,都隻如同樹上熟透的蘋果,任誰都能毫不費力的將它摘下。
更甚不必去摘,時候到了,它自然便會落下,而後埋於塵土、回歸大地。
走入『曆史』。
若說軍事主導曆史,實不為過。
軍事力量,說透了其實即為『人力』,在中古以前的戰爭裏,哪方的人多即為兵多,兵多便代表勝利。
因為那還是個以力搏力的時代,野獸的時代。
孫武改變了這一切,他與伍子胥一人治軍、一人治政,竟使數百年來蝸居東南一堣,中原諸侯連瞄都懶得瞄一眼的弱小吳國,竟能夠擊敗地廣千裏、號稱大國中的大國~天下最強的楚國,致令中原諸侯承認吳國為春秋五霸之後的霸主。
前麵說過,孫武並非後無來者。在孫武之後,愈來愈多人知曉了所謂的『兵法』,在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之中,亦有『兵家』存在。
然則,在春秋時期,名傳天下的知名學者,也不過孔仲尼、李聃二人,即使再加上『尊王攘夷』的管夷吾,也僅能代表儒、道、法三家而已。其餘知名學說的代表人物,如名家之公孫龍、法家之韓非、墨家之墨翟,都是生於戰國時期。
故以,戰國時期才是真正『百家爭鳴』的時代。自然,兵家也是在戰國時期才名列百家之流。
孫武是春秋末期的人,他一生可不曾聽說過甚麽諸子百家、戰國七雄,自然也不會是這位兵家始祖讓兵家正式列名百家之中。
那麽,是誰呢?是誰令兵家為天下人所知,能與儒道爭鳴?甚至在戰國時期大行其道?
是!便是那一位殺妻求將,從而使魯勝齊;占奪西河,令秦不能窺魏;攻取大梁,斷楚北進之路~一位在魯則魯強、處魏則魏盛、仕楚則楚旺,人稱吳老虎的戰國兵聖:吳起!
魯勝齊,乃以弱勝強;奪西河,為拒險抗秦;而大梁則是一座號稱『難攻不落』的堅城,在吳起之前,並沒有人能將之攻下!
吳起的兵法,是藝術、也是傳奇。
但其實縱觀兵書,不唯孫子、吳子,及其後的三略、司馬法、尉繚子、兵法二十四篇等等,其中敘說戰陣之事篇幅都是甚少,而大多強調治國、知人、識地等等先行動作~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換言之,真正的兵法所教的,是『怎樣作』,而不是『怎樣打』。
因為那是兵法,不是武功秘笈。
兵法教的,乃是弱於敵可以抵之、平於敵可以勝之、強於敵可以殲之!
常人敵於知兵熟兵用兵之人,很多戰役,都是未戰已敗。
如果讓徐乞見到王道、宇文離初戰趙仁通,氣力最盛之時的模樣,恐怕也會驚呼:吾不能輕勝之!
假若仲參並非親自出手拖死皇甫望,而選擇讓中庸進行這項任務,中庸應該同樣能夠成功執行。
套一句君棄劍的話:聚雲堂雖是目今天下間最強的組織,但我並不認為隨意一位聚雲堂門人,便有打敗阿汴的本領。
如今的王道、宇文離,絕對已經超越了廬山集英會時的曾遂汴,君棄劍的這句話,用在他們二人身上,必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