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各國 貴霜
中亞古代民族名和王朝名。原名似作Kusa.Kusi,今貴霜一名似來自此字的形容詞Kusana。貴霜人曾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6世紀活動於今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地區。貴霜王朝則開創於公元前1世紀後半葉。
公元前2世紀後半葉,從中國遷走的大月氏(即月氏)移居中亞的粟特地區和在今阿富汗北部的古大夏國之地,分置五翕侯,其一為貴霜翕侯,領地據說在今瓦漢山穀西部。公元前1世紀後半葉,貴霜翕侯丘就卻(Kujula Kadphisēs)兼並其他四翕侯,建立貴霜王朝,繼大月氏而統治興都庫什山以北地區;並與統治著罽賓國(今阿富汗喀布爾河流域)的希臘王陰末赴(Hermaueus)結盟,進入興都庫什山以南地區,擊破並據有高附(Kabul)、安息(此指阿富汗南部的安息人之地)等地;接著,又滅罽賓國,統治了整個喀布爾河流域。其子閻膏珍(Wim-aKadphisēs)更進入天竺(即身毒)。以後,Kadphisēs王統似乎被另一王統所取代,後者經曆Huviska,Vasiska而傳至迦膩色伽(Kaniska)。迦膩色伽在位期間,貴霜王朝臻於極盛,與中國、羅馬、安息並列為當時世界的四大強國。貴霜王朝在傳播大乘佛教,發展犍陀羅藝術,溝通東西文化等方麵是很有貢獻的。
關於貴霜王朝的崛起及其取高附、滅罽賓、攻天竺的曆史過程,因與一係列民族的遷徙有密切關係而存在著許多疑難問題。首先,包括貴霜翕侯在內的五翕侯是否與大月氏同屬一個民族的問題,在學界即異說甚多,迄無定論。許多學者認為大月氏與貴霜並不同係,但也有人堅持貴霜等於大月氏的觀點。後者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即貴霜王波調(Vasudeva)曾被曹魏明帝贈予“親魏大月氏王”的稱號,如果他是大夏或吐火羅出身,就不會甘心接受早已滅亡的大月氏的稱號。其次,關於迦膩色伽的在位年代問題,學界爭論近一個世紀之久,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原因在於《後漢書》隻揭示了上麵提及的丘就卻、閻膏珍兩位貴霜王的名字,後續王統隻能借助於碑文及錢幣進行考訂,所以不能確斷迦膩色伽即位的所謂“新紀元”相當於公元何年。在多種異說中,近年哥舒曼提出的公元後144年說,因立論比較充分而獲得學界較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