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入極,心遊萬仞。

——陸機

在定了題目之後,抱著那題目四方麵地想。

朱光潛

【寫作指導】

要想寫好文章,必須善於聯想與想象。

一、聯想是相關事物間的橋梁

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它的特點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係的另一事物。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一提到“秋風”,往往立刻會想到“落葉”,為什麼會想到“落葉”呢?因為“秋風”和“落葉”不但在時空上往往相伴出現,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這就是“相關聯想”和“因果聯想”。我們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為花朵的鮮豔、惹人喜愛,和小朋友有相似之處,這就是“相似聯想”。當我們提到過去“四人幫”打著“反對師道尊嚴”的幌子迫害廣大人民教師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現在廣大教師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大幅度提高,這就是“對比聯想”。我們在分析阿0這個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時,有時會想到孔乙己,而不會想到祥林嫂或《一件小事》中的那個車夫,為什麼?因為阿0和孔乙己在某些方麵相近,和祥林嫂或車夫相去較遠,這就又是“相近聯想”了。由此可見,“相關”、“因果”、“相似”、“對比”、“相近”,就是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聯係,這種聯係就是“聯想的橋梁”。在社會生活中,這種聯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我們把這種具體的聯係點稱之為“聯想點”。我們既要善於聯想,又要善於準確把握聯想點,為作文的構思服務。

需要強調的是,要準確把握什麼是聯想。有兩個要素:①“有聯係”;②“另一個”。如果兩個事物之間沒有明顯的聯係,那麼這種聯想是牽強附會的,給人矯揉造作之感。例如:從“綠”聯想到黑板,雖然東繞西繞也能找到二者之間的聯係,但已難以給人深刻的啟迪和美的享受。聯想物與本體必須是兩個事物,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則,也不是成功的聯想。我們有些同學寫聯想型作文不成功的原因,往往在於不懂得或忽略了什麼是真正的聯想。寫聯想型作文,要在起始階段正確判斷自己的“聯想”究竟是不是聯想,不要徒勞無功。

二、聯想是打開思路的鑰匙

作家秦牧在《土地》一文中寫到:“騎著思想的野馬奔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然後,才收住紐繩,緩步回到眼前燦爛的現實中來。”為什麼要稱之為“野馬”呢?就是要強調無拘無束,自由馳騁。我們一定要破除神秘感,腦子裏不要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要大膽展開聯想的翅膀。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做到“心遊萬仞,精騖極”,海闊天空,麵來風。

舉例來說,綠,是我們熟悉的一種顏色。我們能從“綠”這種顏色聯想到與之有聯係的別的什麼事物呢?我們可能會想到小草、樹木,想到軍人、環保,這是“相關聯想”。我們可能會想到水、春天,這是“因果聯想”。我們可能想到希望、朝氣、青春、活力,甚至想到生命、和平,這是“相似聯想”。我們或許會想到“金黃”,從綠色的小苗想到金黃的收獲,這是“對比聯想”。我們還可能從“綠”想到“青天”、“藍色海洋”,這又是“相近聯想”了。實際上,我們就某一事物可以聯想到的其它事物幾乎是無窮無盡的。正因如此,才有思維的豐富性,牙有異彩紛呈的構思。著名教授許國泰說“思維就是找聯係,”這話十分精辟。我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其實就是四通達的聯係,就是打開思路,讓思維的觸角與無限豐富的其它事物產生碰撞,產生新的思想火花。“交合生新物”許國泰),作文也是這樣,新穎的立意,就是從這四麵方的碰撞中產生的。當然,也不能說任何這種碰撞都是有意義的,都是成功的,但毫無疑問,沒有這種碰撞,就不會有新的、有意義的立意。

聯想的展開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連鎖式

我們從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這是聯想的基本形態。但我們在寫作當中,往往不是簡單地僅僅從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而是連鎖式地從一個事物想到與之有聯係的一連串的其它事物,這一連串的其它事物彼此之間有一定的順序,有一定的關係,例如遞進關係、因果關係等等。這樣的聯想,產生一幀幀的畫麵,也就是浮想聯翩,給人以更為豐富、更為強烈的感受。例如我們學過的巴金的散文《燈》,作者從眼前的燈光聯想到自己過去在“迷陣”中看見的“豆大的燈光”,聯想到“孤寂的海上的燈塔”,聯想到“希洛點燃的火炬”,最後聯想到鼓舞人堅強地活下去的“微光”。這些聯想之間並不是並列關係,而是遞進關係:由實到虛,由淺人深,步步深人,一步步揭示出深刻的主題,引導人們不斷深人思考。

我們寫作中運用連鎖式聯想,一定要處理好各個聯想之間的關係,使之有緊密的內在聯係,使其有合理的排列順序。如果各個聯想之間缺乏內在聯係或者排列順序不合理,就會給人雜亂無章甚至胡思亂想的感覺。1999年高考有不少考生作文有較為豐富的聯想,有的能合理安排聯想的順序,引導讀者步步深入思考。例如把有關戰爭痛苦的記憶移植給現代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而移楨給美國總統克林頓,進而移植給對美帝國主義抱有幻想的人們,這樣,作品的意義就不僅僅是聲討戰爭狂人,更重要的是教育人們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為祖國“四化”建設多做貢獻,作品的主題就大大加深了。也有的考生作文一會兒想到有了記憶移植,自己可以減輕許多學習負擔,一會兒想到有了記憶移植可以更好保存和發揚國粹,一會兒又突然想到有了記憶移植可以使人們解開許多曆史謎團。人們看不出這幾個聯想之間有什麼內在聯係,也不知作者是根據什麼安排聯想之間的順序的,這樣的聯想就不是連鎖式聯想了。

輻散式聯想

有的聯想不是呈連鎖式形態一幀一幀展開聯想的畫麵的,而是以本體為核心,向四麵方展開的:猶如車輪的輻條,環軸心伸展開去;也如同一把扇子,扇骨從軸心向四麵鋪展開來。這種輻散式聯想,不要求各個聯想物之間有遞進關係,隻要求各個聯想物與本體之間有內在聯係,是從本體引發出來即可。這種展開形式,有利於作者自由馳騁,自由揮發,可以使聯想的一幀幀畫麵更豐富多彩,更絢爛多姿。例如香港作家黃河浪的散文《故鄉的榕樹》,作者從住所左邊的土坡上的兩棵蒼老蓊鬱的榕樹,聯想到故鄉熟悉的大榕樹。然後以故鄉的這棵大榕樹為核心,展開一幅幅畫麵:“我懷念從故鄉的後山流下來,流過榕樹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鵝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麵嗄嗄嗄地追逐歡笑的鴨子;我懷念榕樹下潔白的石橋,橋頭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橋欄杆上被人撫摸光滑了的小石獅子。”然後作者聯想到兒時在老榕樹下玩耍的往事,聯想到有關老榕樹的傳說,聯想到母親、老祖母、曬得黝黑的農人們和全村的人們……不管作者想得多麼多,都緊緊圍繞故鄉的老榕樹,與故鄉的老榕樹形成輻輳關係。

我們中學生學寫聯想類作文,不妨先從輻散式聯想練起。當然,連鎖式展開和輻散式展開往往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它們往往互相交織在一起,例如總體構思是連鎖式,而在連鎖的進程中,又時時出現輻散式聯想。

三、聯想是構思立意的向導

聯想本身不是目的,它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在寫作中是為更好的表情達意服務的。通過聯想這種“四麵方的碰撞”,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或使所思所想呈現得更充分、更淋漓盡致。一句話,聯想的豐富性是思維活躍性的表現。這種思維的活躍性、暢通性、新穎性,為我們作文立意的新穎性創設了條件。我們用它為作文的構思服務,可以使立意更加新穎,思路更為暢通。

還拿“綠的聯想”來說,我們能由此產生很多聯想,這是很可貴的,但這僅僅是第一步,還需要把這些聯想“立意化”,讓它們變成一個個立意,也就是從“事物”過渡到“事理”,成為有一定論斷性、能夠表明作者主張的完整意思。於是,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立意:“祖國永遠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開辟生命的綠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