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采購談判技巧的“規則”(1 / 3)

談判的最終目的——以最低、或是最理想的價格購買到打算采購的物料。要想實現該目的,采購人員在與供應商進行討價還價的過程當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一 合理的還價——為獲取低價打好基礎

(1)進行有彈性的還價

價格談判中,采購人員需要進行的第一步便是還價。在還價過程中,如果采購人員一開始便還出最低價,而後就會因失去了還價彈性而處於被動,但這並不意味著采購人員就可以漫天還價,否則會給人一種不太專業或想揀大便宜的感覺,所以一個合理的還價在價格談判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化零為整

銷售中有一種計算價格的方法是“化整為零”,那麼這種方法在我們做采購的時候可以反過來,來一個化零為整。

化零為整,即采購人員在還價時將價格集中起來,主要的應用方式是換算成大單位的價格,加大計量單位,如:將“千克”改為“噸”,“克”改為“千克”;“月”改為“年”;“日”改為“月”;“小時”改為“天”,“秒”改為“小時”等,如此一來,本來一個小數目便龐大了起來。

這樣做,可以在供應商心理上造成相對的價格昂貴感,從而收到比用小數目進行報價更好的交易,相對來說讓供應商降價也就更容易些。

(3)老將出馬

在采購過程中,有這麼一個規律,通常是負責采購的人員級別越高,最終獲取的采購價格也就越低,鑒於這種現象,在進行大批量采購的時候,一般要派出“老將”——采購經理、副總經理甚至總經理。

采購過程中,通常供應商不會自動降價,需要采購人員的據理力爭,而且供應商的降價意願與幅度與議價的對象有一定的關係。由於高一層的主管不但議價技巧與談判能力高超,且社會關係廣,地位高,甚至與賣方的經營者有相互投資或事業合作的關係,因此,如果采購人員對議價的結果不太滿意,此時應要求上一級主管來和供應商進行議價,買方提高議價者的層次會讓賣方有一種受敬重的感覺,可能同意提高降價的幅度。若采購金額巨大,采購人員甚至可進而請求更高層的主管,由本方的高層主管與對方的高層管直接對話,有時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4)優勢降價

采購過程中要注意下列情況的出現:銷售市場不景氣,供應商的存貨積壓,急於脫手產品換取周轉資金。這個時候便形成了買方市場。既然是買方占優勢,采購人員便可以采用“此處不降價,自有降價處”的態度在並不征詢供應商的意見的情況下以脅迫的方式要供應商降低價格。

這個時候,賣方處於產品銷路欠佳或競爭十分激烈,以致發生虧損和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為改善其獲利能力而不得不接受采購方提出的價格。由於采購人員通常遵照公司的緊急措施,通知供應商自特定日期起降價若幹;若原來供應商缺乏配合意願,即自行更換供應來源。當然,此種降價手段稍有激烈,給人一種“落井下石”的感覺,有時甚至會破壞供需方的和諧關係,當形成賣方市場的時候,原來委曲求全的供應商,很有可能“以牙還牙”抬高售價,或與采購方脫離供求關係,此種供需關係很難維持良久。

二 輕輕的殺價——讓價格一低再低

(1)開低走高

先將價格狠狠地殺掉一大截,在確認供應商不同意的情況下,再一小點一小點的往上添,最後弄得供應商自己都感覺不好意思了,而實際上價格還是被我們殺掉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