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 不驕不躁 廉潔自律1(2 / 3)

在那一年裏,唐如業的眼睛由於經常熬夜患上了角膜炎,一天到晚81都是紅腫的。通過他的刻苦努力,作為“門外漢”的唐如業脫穎而出,成了真正的“辦案高手”、業務骨幹。據統計,在公訴股的 10年裏,唐如業辦理公訴案件 450多件,平均每 8天便辦結一起案件,占全股辦案總數的25%,大要案和疑難案件占全股辦案總數的35%,協助他人辦案下鄉調查更是不計其數,協助他人出庭公訴 100餘場次。在每年的執法檢查中,他經手的許多案件成為“精品”,被領導和同事譽為“教科書”和“免檢品”。他常掛在嘴邊的是,起訴官的工作就是不放過案件任何一個疑點,這樣才算是對百姓負責。

近 3年,唐如業通過審查和複核證據,先後改變原定罪名案件 5件,改變原起訴決定作不訴的 6件,辦案差錯率一直為零,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唐包公”。

1999年 5月的一天,陽光灼熱。唐如業正在衡陽縣看守所提審人犯時,突然感覺眼前一黑,一頭栽倒在地上。經過醫院緊急搶救,唐如業才得以脫離危險,當他慢慢蘇醒過來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案件..還有..3個..疑點..”在場的醫護人員和同事們紛紛潸然淚下。經專家會診,唐如業被確診為舌下腺癌,危在旦夕。

麵對突如其來的厄運與災難,唐如業一度痛苦和絕望過。參軍時的一幕幕場景重新浮現在唐如業腦海中,他想起了戰友們鼓勵他“站起來,別倒下”的話語,想到自己鍾愛的檢察事業、朝夕相處的老戰友、老同事以及相濡以沫的家人,唐如業又有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做化療時,唐如業頑強地克服藥物反應,吃了吐,吐了又吃,做激光治療時,他整個口腔潰爛,卻忍受劇痛堅持下來。就這樣,經過3次化療,28次放療後,終於使病情穩定下來。想到自己身患癌症,唐如業加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多做一點事,就是為黨和人民的檢察事業多作一份貢獻。”抱著這樣的信念,不顧醫生的勸阻和家人的反對,唐如業在醫院僅待了半年就堅持出了院,在出院後的第十天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他說:“一個人隻要精神不倒,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隻要我還能活一天,就要為黨和人民的檢察事業多作一份貢獻。”

為了工作治病兩不誤,唐如業把辦公桌移到了窗台前,利用窗戶上的風鉤掛著藥水瓶,一邊輸液一邊審閱案卷;病痛發作時,他強忍著疼痛,一手按著下巴,一手翻閱案卷作筆記;每次下鄉調查取證,唐如業都風雨無阻,他的包裏總會帶著一個暖瓶,暖瓶裏盛著的是治病的中藥。身患癌症五年多來,除到醫院複查病情外,唐如業從未缺過一次勤。在病痛期間,為了及時辦結案件,唐如業仍然和平時一樣經常加班加點,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熬得眼睛紅腫、頭腦漲痛,辦公室的同事都有目共睹。唐如業每年加班的天數都在 45個工作日以上,超過了所有年輕的檢察官。

工作中,唐如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時刻把案件質量作為辦案工作的生命線,他辦案數量是股內最多的,辦案質量也被院內幹警和辦案法官公認為最好的。

多年來,唐如業忘我工作,家境清貧的他卻始終廉潔奉公,無私奉獻。“我是一名光榮而神聖的檢察官,黨和人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就得為黨和人民的檢察事業奉獻終生!名利對我來說隻是過眼雲煙。”這是唐如業常說的話。公與私,名與利,得與失,像一把尺子能衡量出一個人的氣節。15年來,在利益和好處麵前,唐如業想到的都是別人,唯獨沒有自己。

唐如業同誌 1983年在部隊就已經是副科級幹部了,1995年院裏準備向有關部門呈報解決他的正科級待遇,當時院裏隻有幾位領導是正科級職別,可老唐卻推辭了:“院裏有好多同誌工作比我出色,名額有限,還是先給其他同誌吧!”如今,院裏正科級幹警已有 19人了,老唐卻仍然在副科級上原地踏步。1996年,院裏欲提拔他為政工股長,他不但婉拒了領導的好意,還主動找到院領導:“我年齡大了,院裏有一大批要求進步的年輕幹警,這個擔子就交給他們吧!”他不但放棄了升職的機會,而且主動讓賢,辭去原擔任的政工股副股長職務,到人員空缺、工作繁重的公訴部門當了一名普通幹警。唐如業甘為人梯的精神,在全院成為美談。

唐如業對名利無所追求,對好處同樣退避三舍。患病 7年來,唐如業共加班 300多個工作日,按規定可報銷一定的加班費,可他卻從未報銷一分錢。“能夠有機會繼續為黨工作,是我的福氣,還計較什麼加班費。”院裏每年底都有一筆專項福利救濟款,論條件,他最該拿,可每次發福利他都將“大份”讓給別人,“他們困難,應該多拿一些”。這就是唐如業同誌。

作為黨員,他沒有做過一次權錢交易;身為檢察官,他沒有因清貧而放棄人格底線。有一年,唐如業在辦理方某故意傷害案時,當事人送來6000元紅包,被他嚴詞拒絕。四年來,他拒收的錢物累計價值 6萬餘元,成了老百姓心中一個“吃不去,禮不受,情不動,門不開”的人。

唐如業家裏最值錢的是一台 21英寸的彩電;他拒絕了無數次金錢誘惑,盡管妻子在外做保姆,每月報酬僅 300多元。為節省每一分錢,唐如業一家長年省吃儉用。唐如業身患癌症 7年多,昂貴的醫藥費及治療費讓這個溫馨幸福的三口之家背上了 5萬多元的債務。人們常常在黃昏時分看到唐如業提著菜籃子,步行一裏多到城西集貿市場買菜,因為這時候的菜都是被挑剩下的,比上午便宜許多;除了幾身檢察製服外,唐如業沒有一件像樣的便裝,很多時候他仍穿著當兵時的舊式製服,他平生最貴的衣服是為送女兒上大學而買的一件價值 200元的夾克衫;為節省醫藥費,唐如業利用休息時間,自己提著籃子上山采摘草藥,7年來,唐如業踏遍了縣城附近的田間山頭,熬破了 17個砂鍋;為了補貼家用,唐如業的妻子 50多歲了,下崗後還給人當保姆,每月賺 300元的辛苦錢;唐如業和女兒有個約定:一年中買的衣服不能超過兩套,鞋子不能多於兩雙,而且每件單價不能超過 100元,為此,女兒私下裏曾管父親叫“摳門兒爸爸”。

日子雖然清苦,但唐如業卻從未向院裏伸過手,從未向組織上提過要求,更沒有把權力當作交易。從事檢察工作 15年以來,唐如業始終用“六個嚴禁”和“八個不準”約束自己,做到請吃不去、送禮不受、說情不動,堅持“三管三做到”,即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嘴,做到不該吃的堅決不吃。同時,唐如業和妻子約法三章:不準在家中接待與案件相關的人、不準接受涉案當事人的禮品和錢物、不準過問和幹涉辦案工作。在衡陽縣,唐如業的朋友、親戚多得很,但隻要涉及工作來講情、請吃飯的,他始終堅持原則,誰的麵子都不給。兩年前,唐如業舅舅的兒子因盜竊被抓,年邁的舅舅找上門來苦苦相求,要他念在患病期間曾傾囊相助的情分上,為表弟的事找領導說說情。在情與法麵前,唐如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案件處理集體討論時,他主動找領導申請回避,並表明態度要依法處理,結果表弟被移送法院起訴,判了 3年有期徒刑,唐如業含淚將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表弟送進了監獄。舅舅至今仍對此事耿耿於懷。每當提起這件事,唐如業的眼裏就噙滿了淚水,但他卻從不言悔:“我不是一個冷血動物,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但我深知,國家賦予我的責任和老百姓寄予我的厚望太重了、太高了,我隻能棄小家,再碰上類似的事情,我還會這樣做!”

藥監事業的“吳廉政”——吳豔

吳豔同誌是吉林省遼源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安全監管注冊科科長,現市食品安全信用體係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兼食品安全監察科科長。

2002年她帶領科室同誌到某醫院查處一起涉藥案件。據說,這家醫院從沒有擺不平的事兒,可當吳豔和同事們經過四天的艱苦努力,查清了該院的全部違法事實,依照法律程序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將要罰款藥監事業的“吳廉政”——吳豔我們是監管執法人員,如果吃了、喝了、拿了企業的,“公平”二字就沒了,辦廉潔自律故事2002年1月,48歲的吳豔放棄了到一家單位擔任領導幹部的機會,毅然選擇到新成立的遼源市藥品監管局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在近6年的食品藥品監管實踐中,她從安監注冊科科長到市食品安全信用體係辦公室副主任,再到稽查局局長,始終為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勤奮工作著。吳豔把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視為第一生命,做人民群眾的“健康衛士”和“守護神”是她人生的理想追求。作為一位執法者,在她的字49000元時,這家醫院才傻了眼。該醫院的院長對吳豔說:“吳科長,你別那麼太認真,都在一個市裏住著,誰用不著誰呀?”言外之意就是人吃五穀雜糧,誰還沒有得病的時候?而吳豔卻說:“為群眾把好醫用藥關是我們的職責,不管是誰,違法了就應受到法律的責任追究,如果今天對這件事不進行處罰,那就是我們失職。”這位院長見非處罰不可,就說:“那就請你高抬貴手,象征性地少罰點吧!”吳豔說:“不行,法律有規定,這個金額一分不能少。”院長之後又找到了吳豔的親屬到家裏來說情。她對親屬說:“我做這事的原則,你是知道的,這事你就不要管了。”最後,這家醫院如數交了罰款。2003年 11月,吳豔接待一位性病患者上訪,舉報市某醫院泌尿專科86使用的“尤立欣”注射液是假藥。她接到舉報後立即帶科裏同誌去醫院進行調查。到院門診藥房後,吳豔發現了 4瓶西安威信藥業生產的“尤立欣”注射液,在廢紙桶裏意外地發現一張“尤必康”說明書,經過仔細地反複觀察,終於發現了“尤立欣”和“尤必康”兩個說明書上,標示的藥品內容、批準文號、生產廠家完全相同。經過多方查證,終於查清了某醫院使用假冒西安威信藥業生產的“尤立欣”注射液案件,並依照法律程序對該院進行了行政處罰 6萬元。幾年來,吳豔參與製定完善《外埠協(核)查案件處理》、《群眾舉報投訴案件處理》和《稽查工作人員行為規範》10餘項製度,參與辦理各類案件 200餘件,收繳處罰款 70餘萬元,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 200多萬元。

2005年的一天,稽查分局副局長左政帶領稽查人員到東遼縣某鄉執法,一家藥店因經營未經口岸藥檢所檢驗的藥品應當被處罰。當事人稱自己是吳豔的遠房親戚,非要左政副局長給吳豔打個電話。吳豔接到電話,問明了情況。當事人確實是她的遠房親戚不假,但她認為執法不能因親屬關係而不堅持原則。吳豔向親戚和左政副局長表明了態度,隻要確實存在違法經營藥品行為,就必須得依法處罰,誰都不能照顧。最後,遼源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按照藥品管理法規定的最高限額對這家藥店進行了處罰。

一次,她所在局接到群眾舉報,說有一假冒本市某企業知名品牌藥品的車輛,有可能經過壽山鎮。吳豔立即率領科室的同誌趕往壽山收費站。在守候了四個小時之後,於晚上 8點 40分將案犯截獲了。在公安部門的配合下,連夜突審。案犯於當夜 12點多鍾,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疲憊不堪的她得知案犯的家中還有大量的假冒藥品和作案工具時,顧不上休息,立即趕往案犯家中,將假藥、包裝物和製假工具全部收繳。收繳結束時,已是第二天淩晨 2點了。經過連續作戰,僅用 20多個小時就搗毀了製售假劣藥品的黑窩點,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達 200多萬元。事後,企業局送上一麵錦旗,稱他們是“監幫促執法到位,保護企業顯神威”。

兩年多來,吳豔親自組織參與辦理各類案件 24件,沒收藥品價值達160多萬元。由於業務過硬,調查認真仔細,秉公執法,未出現過一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案件。今年 1—4月份,親自辦理案件 3件,罰款到位16萬多元。

廉潔自律、幹淨做人是吳豔一貫堅持的原則。在遼源市醫藥企業中,有人曾這樣打賭:“誰要是能請動吳豔吃頓飯,我寧願輸掉 1000元錢!”至今,沒有人贏到這 1000元。原來,吳豔到安監注冊科當科長之初,就立下一條規矩,無論是檢查工作,還是辦案執法或服務指導,決不在企業吃飯。

在群眾眼裏,特別是在企業眼裏,藥品安全、注冊科的科長可謂大權在握。因此,一些企業總是利用一切便利機會主動請吳豔吃飯,溝通感情,拉近距離。吳豔深知企業的心理,但她更知這個權力的分量。她說,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依法享有行政監督權和技術監督權,我們的任何一項具體工作都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這個權力不能成為私利交易的砝碼,絕不拿權力做交易,為自己謀取私利。隻要在任一天,就要做到請吃不到,送禮不收,給錢不要,從思想上築起一道牢固的反腐防線。

有一回,她帶隊到某藥品生產企業進行檢查,當她們忙碌完正要離開時,正值中午,企業領導非留他們吃飯不可。她深知“便飯”、“工作餐”背後的含義,所以無論企業的領導說什麼,她就是不給這個麵子,不開這個頭。十多天的檢查結束了,她們愣是沒在企業吃過一頓飯。她說:“我是科長,如果吃了、喝了、拿了,嘴就短,手就軟,‘公平’二字就‘吃’沒了,‘喝’走了,辦事就不敢說能保證公平。不僅要自己做到不吃、不喝、不拿,也有責任帶好下屬。再說,我們工作都有工資,沒有理由白吃企業的飯。”從此以後,全科同誌在她的帶動下,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到企業無論是檢查工作,還是指導和服務,都不在企業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