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行,你快拿到屋裏去,一會就來人分豬肉了,別讓人看到,這飛龍熬湯可是一絕。”張素梅也知道飛龍的珍貴,那隻野豬分分就算了,這飛龍可不行。

外麵回家拿刀的村民很快回來,然後其他人也燒好了熱水,之後就是大家一起幫忙退毛,然後把野豬放到一條凳子上,然後屠夫直接上前,用刀子直接劃開野豬的身子。

屠夫手法嫻熟地劃開了野豬的腹部,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隨之彌漫開來,隨著野豬被開膛破肚,一塊塊鮮嫩的豬肉展現在眾人眼前。屠夫根據肉質的肥瘦和部位,將它們仔細分類,確保每塊肉都能得到最好的利用。大塊的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鮮嫩的裏脊肉、醇厚的豬腿肉……每一塊都讓人垂涎欲滴。

然而,不得不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人們最為鍾愛的食物居然是那看似油膩的肥肉!要知道,在當時那樣艱難的歲月中,肉類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侈品。

由於物質匱乏、生活條件艱苦等諸多因素的限製,人們能夠吃到肉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一旦有了些許肉食供應,那肥滋滋、油亮亮的肥肉便成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

每當餐桌上出現那一塊塊誘人的肥肉時,孩子們的眼睛都會直勾勾地盯著它們,口水止不住地往肚裏咽;大人們則會滿心歡喜地將其夾進碗裏,細細品味著這難得的美味。

畢竟,在那個年代,能吃上一口香噴噴的肥肉,就已經足夠讓人感到無比幸福和滿足啦!

分肉的時候到了,屠夫先是挑出了最肥美的一塊五花肉,用草繩仔細地綁好,遞給了石峰的母親,說道:“石峰家,這塊肉是你們的,感謝你們家的孩子打到的野豬。”石峰的母親連忙道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隨後,屠夫又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方案,將剩下的肉均勻地分成了若幹份,確保每家都能分到兩三斤。他一邊分肉,一邊和村民們聊著家常,氣氛溫馨而和諧。

村民們接過屠夫遞來的肉,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的笑容。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塊肉,更是鄰裏間互幫互助、共享豐收的象征。有的村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嚐嚐這新鮮的野豬肉,有的則和屠夫聊著天,詢問著烹飪的方法。

分完肉後,屠夫和村民們一起將剩下的豬骨和內髒收拾幹淨。這些部分雖然不如豬肉受歡迎,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屠夫提議用這些材料熬一鍋鮮美的豬骨湯,讓大家一起分享這份豐收的喜悅。

很快,一鍋熱氣騰騰的豬骨湯就熬好了。屠夫舀了一碗碗熱騰騰的湯,端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嚐著這難得的美味,聊著家長裏短,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和和諧。

隨著夜幕的降臨,這場分享野豬肉的聚會也漸漸接近尾聲。村民們帶著分到的肉和滿滿的幸福感回家去了,而屠夫則開始收拾現場,將現場收拾幹淨之後才離開,石峰看了一眼外麵沒有村民了。

洗淨後的飛龍被石峰熟練地剁成了小塊,每一塊都均勻適中,既便於入味,又能保證食用時的口感。他小心翼翼地將剁好的飛龍肉放入早已準備好的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確保肉質能夠充分浸潤在水中,慢慢釋放出它獨有的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