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揚州出發不幾日,一個豔陽高照的下午,李之戎一行到了姑蘇碼頭,林家老宅的人早早得了信兒派人來接,前後用了幾十輛車,才將行李及隨扈之人都送回老宅。
林家老宅才是林家曆代的精華所在,端的是書香雅舍,回廊雕簷,無不巧奪天工。
賈璉自詡見過多少世麵,也不禁為林家老宅的精雅咋舌,相比之下,帝京賈府,竟成了暴發戶的宅子了,榮寧二府,除了富貴,再挑不出其他來,哪裏比得上眼前的仙居神廬?
李之戎遊學時層寄居林府,也不覺陌生,趕緊與黛玉一起送林如海的靈柩入祖墳,將牌位送入祠堂,回來府中書房將賬簿冊子與黛玉交割完,又盯著她安排好林府的事情,一切妥當,用了晚膳,竟是人人累得不能動彈,早早就歇了。次日清早,林黛玉先與義父請安,二人又休憩了半日,黛玉才騰出手處理林府的事務。
林如海離開林府赴京趕考、任職,已是多年前的事,他走前府裏老太太還在,是以他出門並未帶太多物件,府裏幾代夫人的嫁妝、祖產、田莊地契均在,封識宛然,及娶了賈敏,大件的嫁妝都在府裏,隻有少量被賈敏帶著隨夫上任,清點完家產,竟有田地一萬千三千三百畝,莊子十八處,鋪子二十六間,庫房裏全是滿滿當當的珍玩,怕不有百萬之巨,黛玉自己都嚇了一跳。不過仔細算來,林府幾代單傳,有入無出,加上祖輩都是才幹過人的能臣,代代都是帝王心腹,僅賞賜就不隻這個數,逢災荒不知拿了多少去賑災,要剩下這些,著實容易。奇就奇在林家祖上雖以才幹受用,積攢下潑天財富,那些珍貴的物件,統統都在庫房裏壓著,明麵上擺的全是書冊,堪稱書山書海。珍玩古董,隻有各人素日所用的器物放在外麵。林家人吃穿用度,亦不以價格衡量,隻求個順眼。譬如黛玉,看著做工精致、無處不完美的粉彩百蝶戲花盞不要,說俗陋,偏要嫣紅梅花盞。那百蝶戲花盞原是前朝一個行為奢侈的帝王所用,從畫師到瓷匠,均是國手,一整口官窯一年怕才能燒出一個來,單單那一個盞兒,放在外頭價格就不下十萬兩銀子,而那嫣紅梅花盞,勝在別致,盞中有一枝梅花探出,顏色極為難得,溫柔似朝霞聚綺,雖也是官用之物,價格隻有七八千銀子,黛玉偏就喜歡這個,隻不合孝中用,故而暫且先封存起來。林黛玉知曉家中情況後,經李之戎同意,拿了八萬雪花銀捐義學,八萬捐家學,又說好每年再供給五千銀子,林家人上京備考,盡可先投李府林黛玉,遂贏得姑蘇一片叫好。
如此算計完,便到了年關,賈母時時來信催促,黛玉過了年節亦思念親人,時已入春,黛玉過了百日熱孝,李鳳清算著時間,北地氣候已暖,又有隨行的大夫報信說李之戎大安了,他便也忙忙地詔李之戎回京,說是要商議黛玉的封號問題,李之戎遂與黛玉商議著留下馮、萬兩個姨娘並幾房忠仆義婢看守林家老宅,二人與賈璉一起,點齊行李隨從,登船北上。
一路緊趕慢趕,三月到了京城,李之戎本想直接帶黛玉去自家宅子,隻是他單知道李鳳清給他安置了宅子,卻不知道他的宅子在哪,又是何等情形,黛玉住的慣住不慣,時又有賈母派人來接,李之戎遂與黛玉商定,讓她去賈府過年,等元宵過了元妃省親完畢,李之戎定了居住之所,前後打點妥當,再來接她。
黛玉自父親去後,牢牢記著父親的教誨,與李之戎日漸融洽,李之戎本來就和林如海多年相知,也是儒雅君子,思女多年,對黛玉又有移情,幾個月來慈愛非常,此時黛玉果真已將他當做半個父親來依靠,真如落水之人抓了一根浮木,才剛剛好些,便要分離,那也無法,隻好姑且忍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