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確定晚輩拿珍善郡主當親妹妹而非其他想法。”
李鳳清的表情有點掛不住了,你每天送完八哥送貓奴的竟然隻拿人家當妹妹?妹妹都這樣有才有貌了,你準備娶個啥樣女子當妻子?
穆子延一笑,繼續喝他的茶,不時用餘光觀察皇帝陛下的表情。娶妻什麼的他當然聽他爹的,管李鳳清怎麼想呢,當務之急是先把爹認了不是?
林黛玉與穆子延雙雙認了個兄妹,拒了其他,李之戎和李鳳清也無法,隻得繼續看了。彼時有數家清流文士,隻年紀對得上的不多。其中又數謝道才的三兒子謝姑冼最合適,年紀十七八,未曾議親,少時候謝道才親自批命說不該早娶,得再過兩三年才好說親,論人品,人人誇,說才華,也是數得上名字的才子,雖然不如他四弟謝蕤賓等那般驚采絕豔,卻勝在老實。謝蕤賓文采風流數得上號,可惜太機靈了,不是個好相處的。
又三日過去,寧國公主與羌戎國主到了長安。寧國公主才三十歲上,羌戎國主不過三十五,看形容卻都是四十多的人了,塞外風沙大,苦寒,中原嬌花嫩柳般的公主自然易老,不過看精神倒很好,神光內斂。
夫妻兩個並十四歲的羌戎世子一同入朝拜見,李鳳清賜下國宴,宴後都是場麵上的禮節,至次日上午,李鳳清理政結束,與李之戎、李幼虎、燕王一起見寧國公主,這才是正題。
寧國公主先拜了李鳳清與兄長,在仁重設下的座榻上坐定。
李鳳清直接入題:“堂姐在離京時曾自誓決不讓大華女子再走這條路,如今卻上表請旨求娶一位公主,可是羌戎國主有變?”
“啟奏聖上:我夫尚好,世子亦尚好。卻是因為桓奴事變,故有此一請。往年桓奴內亂,顧不得侵犯他國,今歲桓奴賢王卻騰出手來,收買羌戎重臣,意圖以桓奴之女充當重臣之女納入世子府。其心作何設計,妾身不敢猜想。細細查之,朝中竟有不下十人已與桓奴私通。妾身已有年歲,我夫亦舊患纏身,恐不虞將近,將棄世子於虎狼之口,毀大華、羌戎兄弟之盟。且桓奴既敢插手羌戎政事,恐內亂已近消泯,不日將有結果。咱們在桓奴的暗間亦說桓奴賢王有大才,乃是梟雄人物。妾身不得已,出此下策,求娶一位,有擔當,有才幹,且知情知意的公主,為兩國盟之長久而計也。”
寧國公主簡簡單單地說完情況,呈上一匣書信,都是具體的情報,李鳳清收好了,道:“我有長女敦和,你以為如何?”
寧國公主叩拜,說道:“不曾見過,不敢說如何,既然是陛下選中,定然是好的。妾身原說此事需得以陛下親近可信之人為之,非陛下親女,反有不是,隻恐皇後殿下不舍,不曾說得,未料陛下、皇後殿下、公主殿下有此決心。陛下願以親女妻我兒,大善,妾身代世子叩謝皇恩。”
此語即出,就是定了李敦和和親,李鳳清雖然早有準備,心裏到底還是像針紮了一樣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