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兒子失去了母愛。他把自己關在屋裏,不願見任何人,不願和任何人說話。他稚嫩的臉上不再有笑容,本是亮晶晶的眼睛黯淡無光。他的學習成績從全班第一跌至後進生行列。
李向東和兒子談話,他用父親與兒子的口吻與兒子談,叫他要聽話,叫他要認真學習,叫他要做一個讓媽媽放心的好孩子。他用成年人和成年人談話的口吻與兒子談,叫他要堅強,要像個男子漢,不管遇到什麼風浪,都要頂天立地。他用朋友和朋友的口吻與兒子談,談他們都熱愛的女人,談他們失去她後,他們內心的感受。他哭了,第一次在兒子麵前流淚。他們都哭了,都哭得像個淚人。
這以後,兒子堅強起來,他開始麵對現實,開始學習自理,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全市最好的中學。然而,那臉上的笑容怎麼也沒有以前那麼燦爛了。
李向東失去了情愛,感受到了冷清和寂寞。對於一對十多年的夫妻,愛不再轟轟烈烈欲生欲死,一切愛已漸趨平淡,滲入生活的點點滴滴。每天回到家,他再看不到電飯煲裏升騰的水蒸氣,聽不到炒菜鍋的聲響。更換衣服,他要自己到衣櫃裏找,自己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裏洗,洗幹淨了,再端到陽台上去晾。工作的不順心帶回來的委屈和鬱悶也再沒有可傾述的對象,也不可能聽到妻子安慰他的話。
她說,他們不讓幹就老老實實聽他們的話,又不會少了你的工資。
她說,升不升官我們不在乎,隻要別活得那麼累就好。
她說,你這人就是太認真,這麼多年都過去了,就是不能改,就是太愛和自己過不去。
妻子見他一臉的疲倦,總過來摸摸他頭額,探他的體溫,擔心他不僅僅是累。他便感受到了妻子的溫柔,感受到了妻子的愛,感受到了家的寧靜,家的溫馨。
所有的這一切都沒有了。
妻子走了,帶走了她的愛,帶走了家的溫馨。
她走得太突然,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
家變得冷清和寂寞。不僅僅是冷清和寂寞,還有曾有過的美好記憶。正是曾有過的美好記憶,令心境才更冷清更寂寞。
曾有人勸他再婚。再婚或許能抹淡他的悲傷,或許能找回他失去的一切,找回他失去的關愛,失去的家的溫馨。
黃很認真地和他談這事。雖然,人也跟他談,但沒黃談得深刻到位。
黃從多種角度分析他的現狀,論證他再婚的必要性。他從他兒子的角度說,他李向東不可能照顧好兒子,他給予兒子的隻是做人的道理。但這遠遠不夠,他需要關懷,需要母愛的關懷。他從他李向東的角度說,他李向東是那種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的人,沒有一個溫柔的港灣,他隻能一心二用,什麼事都辦不成。他從一個普通的健康的男人角度說,他李向東不能長時間地沒有女人,這樣,他將會變得不健康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