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東笑了笑,說:“你還是來了。”
同學外商說:“我正好有事來市區,否則,不會專程跑這麼一趟。”
李向東問:“聽說,你是在國內念完大學才出去的吧?”
同學外商點點頭。
李向東說:“我還以為你從小就受西方教育。”
他說得很隱誨,但還是意識到對方聽明白了,喉結很艱難地滑動了一下。
同學外商說,我和她以前是有過那麼一段感情,但那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這次,我來寬縣,完全是業務上的事,生意上的事。她配合我,那也是她的職責範圍,我們之間隻是一種工作上的合作。我作為投資意向方,她作為地方政府方。
他說,沒想到,竟會發生那麼多猜測,也不明白這裏的人是怎麼想的,把事情想得那麼複雜,把她*到這麼一種地步。老實說,我是不想管這事的,我不能因為別人有什麼誤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別人要誤會,那是他們的事,我沒必要去擔那份心。
李向東心裏卻冷笑,想,你真不管別人的事嗎?真不擔這份心嗎?真像你表現的那麼冷酷?你即使不是專程從寬縣跑到這來,也沒必要來見我,來跟我表白那麼一大通。他想,當初,那一刀真應該讓他挨,看他有什麼說的?他想,真挨了那一刀,就不隻是一刀兩刀了,那家夥對他的仇恨,把他剁成肉餅都有可能!
同學外商擺出一副要告辭的樣子。他說,我的意思應該到了。他強調,不是她叫我來,我是不會來的。他說,我希望,你別跟那些人一般見識,不要把我和她現在的關係看得太複雜。
李向東問:“你就再沒什麼話要跟我說?”
同學外商好像很意外,搖頭說:“要說的我都說了。”
李向東笑著問:“你就不希望,我支持你在寬縣的投資嗎?”
同學外商沒有再坐下來的意思,說:“現在,還沒到時候。”
他說,我覺得時機到了,需要你的支持時,會主動上門請求。
李向東說:“我在珠三角地區,接觸過許多投資商,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當地政府聯係,他們認為,政府對他們的態度非常重要,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往往是他們投資的第一步,也是他們投資能否成功最重要的一步。”
同學外商說:“我跟他們不一樣,我認為,隻要我把前期工作做好,政府對我會更有信心,我真正需要政府支持的時候,政府傾注的力度會更大。”
李向東說:“不見得吧?”
他說,我想,你也應該聽說了,在寬縣,甚至在青山市,因為你深居簡出的態度,許多人並不看好你,各有關單位很懷疑你的誠意,一旦這種思想固定下來,對你就會形成一種阻力,以後,你很難能改變他們。
同學外商說:“我說過,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目前,更不在乎別人怎麼誤會我。”
李向東說:“我奉勸你一句,入鄉隨俗。”
他說,當大家都形成某種習慣時,標新立異,或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時候,會給自己招惹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說,如果,你真要在寬縣投資,民心不可缺,從一開始,你就必須取悅民心,政府對你的態度往往能左右民心。
李向東對他的貌視已經忍無可忍,再不想說得那麼隱誨了。但同學外商擺出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大大出乎意料。
他說:“謝謝!謝謝你的提醒!”
說這句話的同時,跟李向東握別的手也伸了過來。李向東有點措手不及,好一會沒反應。
(鮮花鮮花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