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緒言(1 / 2)

教學目標

1.重點掌握藥理學、藥效學和藥動學的基本概念。

2.熟悉新藥研究的過程。

3.了解藥物與藥理學的發展史。

一、藥理學的任務與內容

(一)藥理學的任務

藥物是指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的物質。藥物包括中藥與天然藥物、化學藥物、生物藥物和生物製品。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間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藥理學的任務是運用基礎醫藥學的理論知識,闡明藥物作用的原理,為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為尋找新藥、開辟老藥新用途和發掘祖國醫藥學遺產提供線索,同時也有助於了解機體機能的生理生化過程的本質。

(二)藥理學的研究內容

藥理學一方麵研究在藥物影響下機體細胞功能如何發生變化,另一方麵研究藥物本身在體內的過程,即機體如何對藥物進行處理。前者稱為藥效學,闡明藥物防治疾病的規律;後者稱為藥動學,包括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轉化和排泄過程。

(三)學習方法和要求

學習藥理學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藥理作用及臨床用藥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效果,盡量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以達到有效、安全、科學合理用藥。藥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本理論與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等有密切聯係,在學習過程中應靈活理解分析。另一方麵應重視藥理實驗。藥理學屬於實驗科學,所有藥物作用和作用機製的結論,均來自於實驗,並在臨床試驗和應用中進行驗證。

二、藥理學的發展簡史

藥物的發展在人類曆史上經曆了漫長的歲月。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從生活經驗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質可以治療疾病與傷痛,這是藥物的源始。這些實踐經驗有不少流傳至今,例如飲酒止痛、大黃導瀉、楝實祛蟲、柳皮退熱等。公元1世紀前後,我國勞動人民在前人積累的大量藥物知識的基礎上,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在藥物發展史上有巨大貢獻,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經典著作,全書共52卷,約190萬字,收載藥物1892種,插圖1160幀,藥方11000餘條,是現今研究中藥的必讀書籍,在國際上有7種文字譯本流傳。

現代藥理學產生於19世紀初,隨著化學和實驗生理學的發展,德國化學家Sertürner從罌粟中分離提純嗎啡,並在犬身上證實有鎮痛作用;法國人Magendi用青蛙實驗確定了士的寧的作用部位是在中樞神經係統的脊髓部位。這些工作為後來的器官藥理學奠定了基礎。受體學說原是英國生理學家Langley(1852~1925)提出的藥物作用學說,現已被證實是許多特異性藥物作用的關鍵機製。此後藥理學飛躍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藥理新領域及新藥,如抗生素、抗癌藥、抗精神病藥、抗高血壓藥、抗組胺藥、抗腎上腺素藥等。近年來藥動學的發展使臨床用藥從單憑經驗發展為科學計算,並促進了生物藥劑學的發展。藥效學方麵逐漸向微觀世界深入,闡明了許多藥物作用的分子機製,也促進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展望今後,藥理學將針對疾病的根本原因,發展病因特異性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