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逸之和徐渭熊對視一眼,夫妻二人萬分不解。

“什麼重孫子?”

徐鳳年哈哈一笑,趕緊解釋道。

“二姐,二姐夫,這你倆就不知道了,這個重孫子是我和老曹倆給北涼刀取的綽號昵稱,老祖宗是第一代承製的北涼刀,也是咱徐家刀。”

“春秋亂戰早期,咱徐家兵馬就是靠著鋒芒畢露的初代北涼刀打天下的,可謂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到了春秋亂戰中後期,比如征戰西蜀和襄樊攻守戰時就換上了第二代北涼刀,鋒銳程度不如老祖宗,可更加輕便也更加結實,對於新兵來說也更容易上手。”

“再到後來,入主北涼,這第三代北涼刀,老爹也就橫空出世了,相比起前兩代吸收了許多優點,優化了很多缺點,至於咱們在北涼站穩腳跟,那北涼洲郡各級紈絝所腰配的北涼刀大多是刀弧曲線更加優美,也更加貴氣的“兒子”。”

“到了孫子這一代,北涼刀已經曆經五代之久,然後在老曹手上又誕生出了第六代,可謂是六世同堂,迎來了最小的重孫。”

“不是我和你們吹,這六世同堂且不說如何,隻說那第五代北涼刀便是出自我二人之手,我提建議他做改動,這代北涼刀已是被離陽北莽兩朝兵法大家公認為攻守兼備的戰刀,步戰馬戰都是當世第一!”

“咱這北涼刀看著簡單,北莽南朝那幾個大將軍和離陽燕敕王、廣陵王這些著名的藩王武夫不是沒想過仿製,他們是想盡了各種辦法要製作出和咱北涼一模一樣的北涼刀,可不像這看似簡簡單單的一柄刀涉及的鐵礦質地,采鐵效率,爐子火候,鍛打工藝,模具製定,那都是有講究的。”

“甚至在製作這柄北涼刀的時候,我們還特意調了各州郡縣的戶簿,調查了一下咱北涼人的身高,北涼地處邊陲環境惡劣,人也長得人高馬大的,我們連士兵的身材手臂氣力大小都考慮進去了,這小小的一把刀,裏麵摻雜了這麼多學問,哪裏是那些個經常用腳後跟思考問題的武夫們能看透的?”

徐鳳年說完,還向老曹挑了挑眉毛,二人相視大笑,笑的很是豪放,很是驕傲,也很是猥瑣。

蘇逸之看著他們倆如此也來了興趣,笑罵道。

“光說不練假把式,你們倒是把這重孫子拉出來遛遛。”

曹巍聞言看向蘇逸之,笑容逐漸收斂,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

“蘇道長,您是斬仙道人,當世著名的劍道魁首,我要是鍛造了一把劍,那您看看還成,這刀……”

他話還沒說完呢,徐鳳年當著他的腦袋就是一個暴栗。

“老曹,你在地下被爐火烤傻了吧你?我二姐夫是劍道魁首,你可沒說錯,可你難道不知這一理通百裏明的道理?”

“要是我二姐夫今天心情好,給咱提出幾點改動,要是咱這重孫子能變得更加厲害,你小子就等著樂去吧,到時候再有人整理一個鍛造大家的坪榜,你小子說不定還能借此機會榮登上榜,到那時你就算是跪著謝我二姐夫,我二姐夫還不一定待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