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冀東北地區(2)(1 / 3)

溥仁寺是標準的漢式寺廟,按標準的漢式迦藍七堂規製建造,山門麵闊三楹,進深兩間,兩側設腰門。整組建築由門殿、天王殿、正殿、東西配殿、後殿等部分組成。

溥善寺形製大體與溥仁寺相同,不同的是正殿北麵,依山勢造佛樓七楹,同時在每進建築之間都用腰牆加以隔斷,形成從山門以後是四進三合院的形式。今該廟已無存。

殊1象寺殊像寺位於普陀宗乘之廟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建成。殊像寺為典型漢式寺廟,東西115米,南北約200米,占地麵積2.7公頃。采用庭園布局手法,大規模疊砌假山,散植鬆樹,創造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後經常臨幸之所,建築布局高低錯落,內部擺設考究。環境幽雅,園林氣息濃厚,尤其疊石更為馳名。今存會乘殿、山門、鍾鼓樓,餘皆毀。

安遠廟安遠廟俗稱伊犁廟,也稱金頂寺,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新疆伊犁河北岸的固爾紮廟樣式修建。固爾紮廟是漠北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主體建築普度殿,外觀四層,實際三層,一層供綠度母,二層供三世佛和六大菩薩,三樓供大威德金剛,存有乾隆木蘭秋時的甲杖等。

普樂寺普樂寺背東麵西,位於溥善寺東北,與安遠廟南北相峙,正麵隔河遙對避暑山莊永佑寺舍利塔,背麵中軸線隔山直指磐錘峰。東西長195米,南北寬93米,占地約2公頃。該廟為漢式格局,前半部承襲迦藍七堂,後半部融進藏式風格,主體建築仿北京天壇祈年殿,設前後兩道山門(後山門名通梵門),在外八廟寺廟群中獨具一格。

普佑寺普佑寺,在普寧寺圍牆之內,東西59.3米,南北116米,占地麵積0.68公頃。

為通過宗教渠道加強內地與蒙藏地區的聯係。提高喇嘛的文化素質,清廷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寧寺東建了經學院(即普佑寺),由普寧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附屬於普寧寺。乾隆時期,普佑寺設四學(相當於現今的係).有講經學.曆算學和醫藥學、火經學等。

木蘭圍場《還珠格格》一劇的拍攝地選擇了木蘭圍場,木蘭圍場的生態旅遊再一次吸引世人的目光。木蘭圍場位於承德北部,又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木蘭”是滿語。哨鹿”之意,為一種狩獵野鹿的特殊方式。木蘭圍場辟於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諸蒙古部落王公將其牧地進獻給康熙皇帝。供其圍獵,全場設圍七十二處,今圍址尚存。森林公園北、西部被廣袤的草原所環抱。綠茵如氈。坦蕩無際。風吹草低,牛羊成群。極目遠眺,藍天,白雲與草原.羊群相融相連。間或傳來駿馬的嘶鳴和牧羊人的音哨,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這裏秋色迷人。秋高氣爽,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紅葉溢金流丹,火紅的楓葉、淡綠的樟子鬆,還有滿山遍野的如錦野花。在林海深處,許多珍禽異獸如黃羊、馬鹿、豹子、野豬、天鵝、錦雞、鴻雁等常出沒於林海草原之中。林海探幽,啼聽百鳥鳴唱之際,三五成群的麅鹿不時從眼前奔突掠過。

這裏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壩上為蒙古高原南麓,中部山勢低矮渾圓,丘陵起伏,有如波浪翻滾,西部沙丘綿延,起伏跌宕,雄渾壯美。如果南方的山是那婀娜多姿、柔媚動人的浣紗西子的話,北方的山就恰如體格魁梧、力拔千斤的壯士,嶙岣的怪石卻是他傲人的筋骨。而河道縱橫、蜿蜒,水流清澈。如玉帶纏繞林中,若隱若現。湖淖沼潭星羅棋布,一龍泉、二龍泉、塞外第一泉和玉皇溪等群泉湧溢。隆冬白雪皚皚,千裏冰封時節依然泉水汩汩,水流不斷,蒸氣繚繞,成為森林公園的一大景觀。此外公園還有十二座連營遺址和烏蘭布通古戰場以及塞北佛石廟等古跡。

木蘭圍場是北國風光,你可以隨處發現別致的風景:一群悠閑自得的山羊,一座形狀怪異的小山,一棵孤零零的小樹,一片茂盛的林子,都能一一定格,有一種原始粗獷的美。

門票: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