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2)

著名宋代文學研究專家張承鳳教授新著成《黃庭堅詩論》一書,即將付梓。承蒙不棄,囑我作序,幸何如之。

張承鳳教授長期致力於宋代文學研究,研究範圍涉及柳永、蘇軾、黃庭堅、周邦彥、陸遊等宋代重要作家,而在黃庭堅研究方麵用功尤勤,發表有論文如《極風雅之變盡比興之體——評黃庭堅的詩歌理論與創作》、《從杜甫到黃庭堅詩歌的新變》、《論任淵及其山穀詩集注》、《黃庭堅詩的藝術特征——兼與蘇軾詩比較》、《論黃庭堅詩的藝術淵源》、《黃庭堅詩分期評議》、《黃庭堅詞編年考》、《論史容與史季溫及其山穀詩集注》等,幾乎涵蓋了黃庭堅詩詞創作、詩詞理論研究的所有重要領域,受到當今宋代文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黃庭堅詩論》一書,更是她長期研究黃庭堅及其詩歌的成果結晶。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書法家,同時,又是一位有堅守的政治家。宋代雖然長期受到外民族的威脅,但就政治開明、思想自由、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而言,在自秦而後的中央集權製度體係中,仍然是可以和漢、唐相提並論的。黃庭堅生活在這樣一個開明之世,能有機會展現他的天才,卻並不能保證他不受權臣的迫害。

黃庭堅一生經曆頗多坎坷,但卻在坎坷中體現了中國傳統士人堅強、堅韌的高尚情懷。《宋史·黃庭堅傳》說黃庭堅“篤孝”,“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黃庭堅幼年聰穎過常人,“讀書數過輒成誦。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一日千裏”。及中進士,先後在地方及中央任職。任職地方州、縣長官,能使“民安之”,“以平易治”,因此得罪,又“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能從容麵對權臣的構陷和政治的失意。他擔任秘書丞、起居舍人等樞要之職,不畏強權,“凡有問,皆直辭以對,聞者壯之”;擔任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神宗實錄》檢討官、國史編修官等學術職務,能秉筆“悉有據依”,“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黃庭堅是一位博聞強識、正道直行的文人和政治家,他的成就,除了詩歌以外,又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之為“四學士”。在蘇門“四學士”中,黃庭堅詩歌成就最高,因此,當時人又以黃庭堅配蘇軾,故有“蘇黃”之稱。黃庭堅的文章和氣節,得到了蘇軾的充分肯定,蘇軾以為黃庭堅詩文“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又說黃庭堅“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蘇軾的推許,黃庭堅無疑是擔當得起的。

張承鳳教授學養深厚,學術視野開闊,學術洞察力敏銳,能把握學術研究的前沿。在《黃庭堅詩論》一書中,作者對涉及黃庭堅詩歌研究的諸多問題,多有回應。全書結構宏偉,內容豐富,不僅對黃庭堅詩歌的思想意義、藝術特點有深入討論,而且還原始要終,知人論世,對黃庭堅的詩歌創作道路及詩歌理論,黃庭堅詩的藝術淵源,黃庭堅與宋代詩文革新運動,黃庭堅與蘇軾,黃庭堅與江西詩派,黃庭堅的影響及其在宋代詩歌史上的地位等,都進行了仔細辨析。張承鳳教授的《黃庭堅詩論》一書,是我見到的最全麵的有關黃庭堅詩歌研究的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