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川師範大學中文係讀書時,古代文學研究所的屈守元等先生為本科生開選修課,使我對古代文學特別是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世紀90年代初我到西南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研治唐宋文學,李景白先生臨文訓詁信手拈來;熊憲光先生儒雅博學,講課時常常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徐無聞先生詼諧中流露出人生的意趣。其間,徐先生邀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謝桃坊先生講學,從此謝先生對我言傳身教,我亦不時求謁,受益良多。
《黃庭堅詩論》是我近年來研究黃庭堅的心得。北宋詩人黃庭堅因修神宗實錄失實之罪“責授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在涪陵、彭水和萬州留下了點易洞、西山碑等書法真跡,以及鬱山書院、綠蔭軒、衣冠塚等遺跡。我工作的最初幾年常往來於區縣函授教學,課餘有閑前往拜謁,搜羅軼聞,查閱地方誌,對黃庭堅詩歌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重慶第二師範學院人事處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科研處搭建了良好的學術研究平台,我的黃庭堅詩歌研究得以陸續產出成果,先後發表了數篇論文,如對《山穀詩集注》三家注的考證,對黃庭堅詩歌淵源與發展變化的探討,對黃庭堅詩歌的藝術風格、詩歌的分期等研究,它們或填補空白,或發明新意。在此基礎上,這本書納入了一些新的係統的思考。
這本小書凝聚了老師和朋友的厚愛。著名學者謝桃坊先生對我的寫作思路、提綱予以指導,審讀初稿提出了寶貴意見,還親自題寫書名,常思湧泉而不能報萬一;張宗蔭先生於我有知遇之恩,亦師亦兄,一直關心我的學術成長,在我遇到困難和懈怠時鼓勵和鞭策我,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北京語言大學方銘教授學養豐厚,潛心治學,已有豐碩成果問世,為我撥冗賜序。值此稿出版之際,謹向諸位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謝!
深為遺憾的是,沒能把這本小書寫得更好一些。期待著批評和指正!
張承鳳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