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六 章 尋跡洛神賦(2 / 3)

擊缶表演,表演者心無旁騖的表演,沈汀甜跟王祈安兩人靜靜的欣賞著,敲擊的音符一點點撞進心裏,餘音繞梁。

洛陽,這座承載著厚重曆史的十三朝古都,宛如一顆鑲嵌在中國大地的明珠。當我們回望洛陽的千年歲月,一切都好似一場美麗的夢境。此刻,我們置身於巨大的環幕影像之中,仿佛身臨其境般地融入到製禮作樂、亦文亦武、城隨境遷等一幕幕曆史場景之中。在這裏,我們可以親手撿起那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浮光掠影,拚湊出一幅完整而絢麗的古都畫卷。

兩人跟隨著引領他們的工作人員來到了二樓的入口處。隻見那裏已經有一些人正在排隊等待入場,他們便安靜地站在了隊伍後麵。時間不長,大概也就十來分鍾左右,終於輪到他們進入了二樓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沉浸式演出地點。

一踏進這個地方,他們發現這裏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固定座位,人們可以自由地四處走動,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場景之中。隨著身後的大門輕輕關閉,整個空間裏的燈光逐漸暗淡下來,原本還有些細微嘈雜的聲音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場變得鴉雀無聲。

就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演出的工作人員們悄然登場。他們先是迅速而有序地清理出了一塊寬闊的演出場地,動作熟練且輕盈,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緊接著,一陣悠揚的音樂響起,一群身著華美古裝的舞者如同仙女下凡一般翩翩而出。她們身姿婀娜、舞步輕盈,手中揮舞著彩色的綢帶,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在眼前展開。

與此同時,一艘精致小巧的木船從黑暗中緩緩駛出。船頭站立著一名頭戴鬥笠、身披蓑衣的漁夫,他手持一根長長的竹竿,輕輕地劃動著水麵。伴隨著他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洛神的故事被一點點地道來,那優美動人的情節仿佛帶著眾人穿越回了古代的洛陽城。

正當人們沉浸在漁夫所講述的故事中時,曹植賦中的洛神驚豔亮相。她身著一襲潔白如雪的長裙,衣袂飄飄,宛如仙子降臨凡間。她的舞姿曼妙優雅,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地詮釋著那段古老傳說中的美麗與哀愁。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完全被洛神的風采所吸引。

當洛神的舞蹈結束後,一扇巨大的石門緩緩開啟。觀眾們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情,魚貫而入。走進石門之後,所有人都不禁發出了一聲聲驚歎。原來,這裏麵竟然呈現出了一個縮小版的龍門石窟!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有的高大威嚴,有的慈祥溫和,讓人感受到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藝和對佛教信仰的虔誠。

此時,陣陣激昂有力的口號聲傳入耳中,原來是一群扮演先輩工匠的演員們正奮力開鑿著龍門石窟的佛像。他們手中的錘子和鑿子不斷敲擊著堅硬的石頭,發出清脆的聲響。那一聲聲“叮叮當當”的鑿石聲,仿佛穿越時空而來,深深地觸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弦。看著這些先輩們不辭辛勞地工作,隻為留下如此珍貴的文化遺產,許多人的眼眶都濕潤了,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下一個場景,可謂是星光璀璨、群賢畢至!隻見李白手持酒壺,豪放不羈地吟誦著詩句,情之所至還舞了一段劍;李清照則輕拂衣袖,婉約細膩地訴說著相思之情;孔子與孟子侃侃而談,探討著治國理政之道;李商隱和杜牧相互切磋詩詞技巧,妙語連珠;嵇康撫琴彈奏,悠揚的琴聲仿佛穿越時空而來;司馬光則手握書卷,一臉嚴肅地講述著曆史的興衰榮辱。這些文人墨客齊聚一堂,通過一場別開生麵的古今對話,將洛陽那深厚無比的文化底蘊以及沉重濃厚的曆史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

就在這場精彩絕倫的演出接近尾聲之時,令人驚喜的一幕出現了——四周中央紛紛揚揚地灑下了牡丹的花種。那如雪花般飄落的花種,象征著這座古老城市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然而,稍顯遺憾的是,沈汀甜和王祈安這對觀眾此刻仍沉浸在演出所帶來的震撼之中,以至於完全沒有留意到身邊灑落的花種,自然也就未能有所收獲。不過即便如此,這樣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依然讓人覺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