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倆兒相依為命,爺爺走到哪裏也都要將夏湘西帶到哪裏去的!
夏湘西十歲的時候,附近的一個村子發生了一些事情,因為當時爺爺是帶著夏湘西一起去的,夏湘西當時差點遭了難。打那兒起,爺爺就算是吃夠了教訓,再也不會帶著夏湘西去捉鬼了。要是有人來求,能推的就推,若是推不過的,就指引他們去另外找附近的陰陽先生。
那一次是因為爺爺的一個遠房親戚托帶著求的爺爺,爺爺才帶著夏湘西到了離夏家村二十裏地之外的那個磨頭村。
北方平原很少有海拔高的地方。即使有也就是在一些土壩上。河水和池塘的倒是很常見。夏湘西小時候的天氣可不想像現在這麼多幹旱。她小時候一到夏天就會害怕,電視裏不是報著南方鬧洪水,就是北方鬧洪水的。她總怕她住的那片地方也再被洪水淹沒了!
磨頭村外連著有兩個比較大的池塘。夏天的時候,池塘裏就滿滿的水。有人就將池塘承包了,在池塘裏養起了魚,想著發家致富。為此還從外鄉引進了蓮藕。本來夏湘西住的那片地方是沒有蓮花的。因為又沒大的河流從她們那片地方經過,冬天北方降雪降水的都少,池塘在冬天會因為天旱幹涸。荷花是不能離開水的。這樣的條件自然是不能有荷花生長。所以即使是當地的老人也沒見過真正的荷花。
那一年,就是因為有人養魚,池塘裏的水缺了,會從灌溉農田的機井裏往池塘放水,有了水有了魚,那從外地引過來的荷花也就在磨頭村紮了根。
夏天,頑皮的孩子都要下到池塘裏貪圖水的清涼,在水裏泡著避暑。磨頭村的孩子,這一年因為池塘被人承包了,卻眼睜睜看著那清涼的池水,不能下到水裏去。還有那傳說中好吃極了的蓮子,在團團錦簇的荷葉荷花中誘惑著那些孩子。
有兩個出名搗蛋的孩子,趁著晌午承包池塘的人吃飯的功夫,偷摸著下了水。他們還隻當池塘的水還和往年那樣的深,忽略了承包池塘的人,為了養魚,將池塘又挖深了。其中一個孩子一個猛子紮下去,就再也沒有上來。另一個隻顧著偷摘那據說非常好吃的蓮子,沒有往水深的地方去,這才保住一條命。等那個摘荷花的孩子,發現同伴好久都不見上來,才嚇壞了。拚命的遊上岸,喊人過來救人。可惜村子裏會遊泳的人都出動了,依然還是沒有找到那個孩子。
中國人都是有“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一說,更要讓死者入土為安,那被淹死的孩子父母想盡辦法也要將孩子的屍體打撈上來,這樣也就托著爺爺的那遠房親戚求到了爺爺頭上。
爺爺到了池塘邊兒,用拇指點算著另外的四隻手指頭,之後就對那孩子的父母說,找不到那個孩子,是因為那個孩子紮進淤泥裏去了。這要先拜祭土地爺,讓土地爺開恩,放出那個孩子。
那個孩子的父母,就依照爺爺的指點,備了禁品和香燭,祭拜了土地爺。之後爺爺就讓人到他指點的那個方向去打撈,這一次果真將那個孩子的屍體打撈上來了。孩子的身上、嘴巴、鼻子都是淤泥,旁觀的人一看,還真是被爺爺說中了,那孩子真是紮進淤泥裏了,怪不得那麼人去打撈也沒撈上來。
孩子的屍體找到了,孩子的父母傷心欲絕,可是哭也沒有任何作用了。孩子的父母謝過爺爺,就將孩子的屍體帶回家裏去準備買棺材安葬了。
爺爺當時辦完事情本來打算帶夏湘西回家的,養魚的那人伸手一把拽住爺爺,拜托爺爺留下,幫他想辦法除鬼祟氣。因為有水的地方一旦淹死人,被淹死的那個人就要變成水鬼的。水鬼一定要拖了活人下去淹死,然後當了它的替身,才能去轉世投胎。那個養魚的人,成天的要在池塘裏養魚喂魚的,他自然會害怕哪一天,被水鬼拖下去的人,就是他自己。這樣就求了爺爺,想讓爺爺幫他除了那淹死在水裏水鬼。
爺爺答應了之後,拿出一枚銅錢,綁在魚竿的魚線上,順到水裏,想施法將水裏的水鬼給釣上來。不料正是釣水鬼沒釣上水鬼來,爺爺卻發現了一個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