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體驗人生·點燃生活明燈被貧窮遮蔽的尊嚴

1.取材典型。以小襯大,寫出了人性的弱點。(若從語言方麵分析合理亦可)2.這句話寫出了“我”內心的感受,說明“我”在內心裏已原諒了孩子母親的做法,是下文把錢寄回這一做法的思想前提,是一處伏筆。3.(1)“對我來說,錢已經不重要了,我隻要一個說法。”(2)“我隻是想讓他們明白,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一些理解。”4.略(寫出孩子內心的愧疚、對母親做法的不滿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即可。)5.示例:孩子,媽媽明白了:窮也要窮得有誌氣,有尊嚴!(或:唉,再窮也不能窮丟了良心。)6.略(提示:抓住人物特點,可以讚同,也可以批評。)

兒子的魚

1.A這句生動的描寫表明這位父親不但時刻關注著兒子,而且做好了隨時救援兒子的一切準備,體現了父愛的深沉。B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對孩子的獨立性格的培養。C父親終於忍不住高聲叫出了兒子的名字,這是情不自禁的擔心,又一次點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D因為父親這時清楚地知道,兒子已經精疲力竭,用盡了最後一點力量。父親對兒子的那種特殊的關愛,至此表露得淋漓盡致。2.(1)①表明這是兒子的勞動成果;②強調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尊重、肯定、欣賞。(2)是一個沉著堅毅、倔強勇敢的小男孩。3.示例:(1)經曆:爸爸教我學騎自行車時,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讓我自己站起來。漸漸地我從跌倒中掌握了要領,學會了騎車。(2)感受:在生活中要學會獨立,學會克服困難,戰勝自己。要勇於“懺悔”

1.C2.第一段段意:盧梭痛苦地懺悔把偷盜罪轉嫁給女仆和關鍵時刻拋棄最需要他的朋友這兩件事。第二段段意:判錯案的包公給狄龍夫婦親自卸刑,並要求按法論己罪。3.自己改造自己的思想,改正缺點,糾正錯誤。4.有缺點,有錯誤不願別人幫助,更不許別人批評5.自身外界6.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7.突出了盧梭、包公勇於懺悔的精神。8.有先後順序,隻有做到了“及時反省檢查”,才能“自覺地清除”。

人生論(節選)

1.第一部分:為什麼要講究禮儀?第二部分:怎樣才能做到有禮貌?2.例子:禮貌舉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寬也不可太緊。作用:以穿衣要合體來生動形象地論證講禮儀要注意分寸的觀點。3.講禮儀要自然、注意分寸。

常想一二

1.(1)圖和對聯相映成趣。蓮“出淤泥”的過程即於右任老人飽經滄桑沉浮的一生,蓮最終“出淤泥而不染”、“亭亭淨植”的結果即他一生淡泊、榮辱自安的人生態度。(2)蓮生於汙泥間,卻開出鮮豔的花朵,不正像那些身處逆境的人們,笑對人生的苦難?因此,圖和對聯包含的思想是一致的。2.示例:讀霍金敲擊的出現在投影屏上的文字,我被震撼了。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他還能豁達地說,我還有手指、大腦、理想、親人和朋友、感恩的心。這種胸懷隻有常想一二的人才有。這事例,以情感人,更以理服人。

送一輪明月

1.徹底理解,明白。為老禪師“送”外衣、明月埋下伏筆。2.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室裏睜開眼睛時,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3.含義:送一顆愛心、送一片溫情給誤入歧途的人,使他們迷途知返。“明月”象征照亮良知、淨化靈魂的明鏡。

4體驗社會·認識大千世界

我爸爸在部裏工作

1.考試委員會主席變色龍2.D(提示:電話號碼不是直接決定人物態度的關鍵,C項也不全對,米柳金娜的叔叔在部裏當副部長影響到了主人公的態度,從倒數第二節可以看出。)3.B4.語言波瀾起伏耐人尋味5.A(提示:小說並沒有交代考試委員會主席如何處理米柳金娜的考試問題,所以沒有明確的結局,結尾仍屬於高潮部分。)6.提示:考試委員會主席的表現要符合人物變來變去、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性格,結局一定是他想盡辦法違背原則,讓米柳金娜參加考試。7.略

陪聊

1.她不願,也不想提起她的兒子,也許提起兒子她會很傷心,也許她怕別人因此而嘲笑她。2.十分難過、傷心,同時也有對兒子的埋怨。3.①這句話寫出了兒子每次來去匆匆就是為了給母親送一遝票子。②兒子認為給母親錢花,就是盡到責任,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卻沒有意識到年邁、孤獨的母親真正需要的是什麼。4.作者對自己隻顧掙錢沒能與母親聊天、進行溝通而感到深深的自責,同時,也有對那些有了錢卻沒有時間與母親聊天的兒女們的諷刺和譴責。5.(1)母親雖然內心很孤獨寂寞,卻能理解“我”、體諒“我”。一個是慈母,一個是孝子,一個是真誠地理解,一個是滿懷歉疚。(2)善良可敬的母親很理解兒子,對兒子關心如故,母愛的偉大可見一斑。

溫馨的風

1.因為這三位最典型,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最能表現主題。2.(1)寫船上的陌生少年,突出他的語言。(2)車站的女孩子的形象,作者主要用動作描寫來突出。(3)黃山上的關中小夥子,是通過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突出他的。3.第一次是“湧來一種奇異的感覺”,這感覺是“生疏而又熟稔,淒切而又溫存”。第二次的感覺是“如同一種極堪珍愛的東西……又滲著些辛酸的感覺”,與第一次感覺相同的是被丟掉了的風尚、道德、禮貌等等又重新回到這個社會中來了。不同的是又加入了“驚喜、寬慰”之情。第三次是“我的心反倒平靜下來”,“心頭那異樣、溫暖的感覺,仍然難以名狀”。三次都有“一時說不出”、“難以名狀”之感,主要因為當時有複雜的感覺。

那條河流

1.當初享受大自然美景卻不懂得珍惜

“當時幼稚的心裏,卻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理所當然屬於我們”、“我那浮淺、單純、蒙昧的心裏……理所當然”、“我仍然覺得……而且永遠”。(答到其中兩句即可)2.(1)小生命的脆弱在人類的傷害下處境的危險(2)河水枯竭,生命死亡悲涼,衰敗對人們破壞自然環境的憤慨3.a.因為它哺育了眾多的生靈,彈奏著生命的樂章,卻沒有受到人們應有的理解、珍惜和保護。b.因為我們(或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就像魚和水的關係(大自然是人與萬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水是魚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如果不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必將毀滅自己。4.人的心靈沒有被汙染、沒有幹涸的河流(充滿生機的河流)人沒有被汙染的心靈5.示例:我懷念那片樹林,它曾使我有過許多幻想。或:我懷念老師的寬容,它曾使我重樹信心……

日本憂患(節選)

1.說明他們很注意自然資源的保護,很注意生態環境的治理。2.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我”產生這樣的一種心理,決不僅僅是出於對老年人的關懷和尊重,顯然是一種習慣。說明在國內這是正常的,這種“野蠻”的乘車現象屢見不鮮,而且不這樣做,就沒有座位。3.日本人上車後,不是急於找座位,而是等車開動後,看到還有空座時才坐下。如果看到老年人、殘疾人上車,便立刻起身讓座。4.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折射出日本人的多方麵的精神麵貌:敬業精神、時間觀念、文明禮貌等。5.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我國還很貧窮,盡管自然資源很少,然而也不得不出口商品換外彙;同時也說明我們在自然資源的保護方麵做得太差,隻注重眼前的短期效益,而沒有長遠的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