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浮光掠影,赤道留痕(2)(2 / 3)

據說該佛塔建造時曾動用10萬奴隸,耗時10年,於公元824年建成。

在經曆了約150年的鼎盛時期後,逐漸沒落,後幾經火山爆發、風雨侵蝕,婆羅浮屠佛塔被火山灰及叢莽埋沒。1814年,英國駐爪哇副總督萊佛士從民間傳說中得知佛塔的存在,便派一名荷蘭工程師雇用當地民工砍樹伐林,最後找到了這座沉睡近千年的古塔。後來幾經修葺,古塔麵貌一新。現在這裏山環水抱,林秀泉清,已被辟為麵積達85公頃的國家旅遊勝地,並增建了許多遊覽設施,在古塔周圍修造了園林,並建有迎賓館等。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人到此旅遊觀光。

婆羅浮屠佛塔是座實心佛塔,它沒有門窗,也無梁柱,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約用200萬塊石頭,底層石頭每塊重約1噸。佛塔的基層呈四方形,邊長113米,從塔底到塔頂最尖端,原高42米據傳塔頂鍾形大佛龕的尖端因遭雷擊而被毀掉,因而現在實際高度近35米。佛塔共有10層,四周的中間各有一條筆直的石級通道,由基角直達頂層。佛塔第一層至第六層是四方形,第七層至第九層像是頂塔的座腳,呈圓形。第十層是鍾形的大塔,直徑是9.9米。按照佛教的解釋,塔的下部四方形平台表示所謂“地界”,上部圓形平台表示所謂“天界”。“地界”各層共建有石壁佛龕432個,每座佛龕內有一蓮座及盤足而坐的佛像。“天界”各層建有72個鍾形小塔,每個小塔內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盤坐佛像,形狀別致,設計巧妙。佛像按東、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別做出“指地”、“施與”、“禪定”、“無畏”、“轉法輪”等各種手姿,而且佛像的麵部神情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等也是千姿百態,迥然各異,工藝精巧傳神。遊人看不到佛像全身,隻能透過塔身上的菱形孔窺見佛身的一部分。當地人相信,如你能從菱形孔伸手摸到佛的手指,你就會交好運。整個建築物共有大小佛像505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

佛塔本身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塔內各層都有回廊,回廊兩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樣的浮雕,其中有佛本生經故事浮雕1460幅,形象生動地解釋了人由塵世走向極樂世界的路程,還有裝飾浮雕1212幅,內容有的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習俗,也有人物、花草、鳥獸、熱帶果品等,這些浮雕全部連接起來長度可達2900多米,所有浮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堪稱是藝術珍品,所以這裏又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令遊客讚歎不絕。

婆羅浮屠佛塔建在山穀平地中的山丘上,它遠接青山,近擁碧翠,周圍景色十分壯麗。它的東南方向是著名的默拉皮火山,海拔3150米,高居於群山之上,雄偉無比。登上塔頂眺望煙波茫茫的印度洋,實在令人心曠神怡。傳說塔中那些石雕怪獸和佛像可以辟邪,於是引來不少遊客頂禮膜拜,祈求平安和幸福。

2.甫蘭班南陵廟

甫蘭班南陵廟位於印尼日惹市東18公裏處,由250座大大小小的陵廟組成,是印尼又一個世界著名的曆史古跡。它建於公元900年左右,是為埋藏當時國王及王後骨灰而修建的。現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印尼最宏偉壯麗的印度教寺廟,是世界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正式名稱為甫蘭班南文化旅遊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