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需了解的常識
一、了解途經地區的背景情況
我們在進行野外探險旅行之前,一定要預先做好準備工作,仔細地查一查資料,對途經地區的背景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
首先,要了解的是途經地區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特點,了解他們對外來者的一般態度,更要盡可能地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各種禁忌。
其次,要了解途經地區的地理情況,隻有經過認真調查研究,才能對如何因地製宜地搭帳篷、取火、野餐、采藥和取水等有細致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地圖是必不可少的。仔細研究地圖,盡最大可能對不同的地形有更多的了解:河流的走向、流速、落差以及有無險灘;山嶺的高度與坡度;植被分布情況;溫度和溫差;天亮與天黑的時間;漲潮和退潮時間;風力與風向;等等。不過也不要太依賴地圖,尤其是計劃中的取水地點。對在各種地形條件下行進所可能產生的風險要有所準備。
再次,要了解途中可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時刻表以及不同地方的特殊情況。如在南疆的某些地區長途車在周末都是停止運行的;川西的有些公路是單行線,即每天隻允許通過駛向同一方向的汽車,第二天再交換方向行駛。熟悉了這些情況之後,安排行程時才不會延誤行期。
最後,途經路線的季節因素也要考慮在內。如雲、貴、川地區的公路在夏季經常因為塌方而造成斷路,西藏和新疆的幾條主要公路在冬天常常會被大雪封住而不能通行。
1.山區無樹山區提供的遮蔽較少,還會遇到落石,下雪或結冰等情況。在越過危險坡麵時,最好使用專門的登山裝備。
2.溫帶森林在森林中要提防枯木掉落和一些危險性動物的襲擊。森林裏找遮蔽材料和食物很方便,隻是行進會有困難,要準備相應裝備。
3.沙漠在沙漠裏水是主要問題。白天溫度高,晚上會急速下降,因此衣物要多準備,盡量在晚上行進,不能離開水源太遠。
4.河流河流暗藏危險,靠近時須謹慎。渡河時要借助外力,用倒木作橋梁或從較淺的地方涉水,要注意河裏可能會有危險動物。
5.叢林叢林濕熱,對人體健康不利。在叢林中,小傷口很容易感染,食物易腐爛,衣服濕濕黏黏的,行進也很困難。
6.草原在熱帶草原中,水很重要。尋找遮蔽處可能會很困難。食肉動物常會出現和捕食食草動物,也可能會攻擊人類。
7.海灘與海洋海洋的危險性也很大,退潮時,沙灘平坦,走在上麵要比越過沙丘或峭壁容易得多。但要注意潮水的行進方向,沙灘或淺水處也可能會有危險的生物。
二、獲得相關信息的方式
①從地圖冊中獲取氣象和地理方麵的信息。
②通過閱讀導遊手冊或旅遊雜誌獲取人文及其他方麵的信息。
③向有經驗者請教。
④去圖書館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三、行程的安排
對於野外團隊探險和旅行,成員們應經常集會,以討論和擬訂較為詳細的出行計劃。要有專人負責具體事項,每個成員都應熟悉各自的裝備和責任。必須攜帶足夠的各類備用品,尤其是電池、燈泡和燃料等物品。
整個行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行動準備期、行動執行期和行動恢複期。要明確每一階段的任務和目標,同時列出進程表。另外還需要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準備,比如迷路、受傷等情況的發生。
要估計大致的進度,在進行徒步跋涉時更要有充裕的時間安排。過分野心勃勃以致超出能力範圍的計劃隻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過分緊張,同時生理上也將被折騰得筋疲力盡,還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錯誤判斷和冒不必要的風險。在行進過程中不可能帶足全部的飲用水,但必須保證可以不斷得到補充。不論采取何種行進路線,計劃過程中都必須首先考慮水源問題。
製定並通過行進路線後,應使非參與行動者或留守人員也有所了解,這樣做是為了萬一出了意外可以及時得到營救。如果徒步爬山,應該通知當地警察和山區營救中心出行計劃的有關細節,包括出發和預期完成計劃的時間。如果開車旅行,應將行進日程和路線通知相關交通部門。要養成告知人們你去哪裏及日程如何安排的好習慣。
當然,更不能期待在別人旅途中發生的有趣而難忘的經曆都會被你碰到,要相信自己的經曆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這樣才不會由於沒有遇到期待的事情而失望,也才會獲得更多的樂趣。如果打算尋求一定的刺激性,那麼在出發前一定要向專業人士學習相關技能,如野外生存技能、自救技能、攀登技能等,否則這次出行對於你很有可能是一場災難。
野外活動的著裝
一、野外活動著裝概述
野外活動時的著裝在體現個性的同時,必須考慮其實用性。野外活動的著裝,應以寬鬆、舒適、耐磨和隨意為基本原則。貼身的衣服,應選擇柔軟吸汗的純棉製品,切忌選用尼龍纖維製品。在春秋兩季,外罩一件純棉或寬鬆外套及防風衣即可。耐磨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的野外活動中,牛仔褲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不能穿很緊、立襠很短的牛仔褲,那會使行動不便,坐臥也很不舒服。寬鬆式的牛仔褲和棉製的休閑褲都會帶來舒適暢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