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寒露的節氣養生與秋季起居保健(1 / 3)

寒露氣象特點與養生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10月8日至9日交節。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由於寒露的到來,天氣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而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天氣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自古稱秋為金秋,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幹、鼻燥、皮膚幹燥等一係列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雲:“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等,因為過食辛辣會傷人體陰精。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每當天氣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這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

當心秋季得幹燥綜合征

秋天,人們會出現鼻燥、唇幹、咽痛等秋燥的症狀。專家提醒,如果總是眼幹難受、口幹發燥,則要當心幹燥綜合征,這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須由醫生確診後予以治療。

口幹舌燥是秋燥的表現。

天氣變涼了,有的人總覺得口幹舌燥,喝水也不覺滋潤;鼻腔有幹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幹咳,有時有少量的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幹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些都是秋燥的表現。現代醫學認為,秋燥與內分泌失調、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中醫認為,燥是無形之邪,體質陰虛、氣虛的人容易產生虛熱,熱易傷津。

幹燥綜合征與秋燥有區別。

幹燥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幹口燥。臨床上病人出現唾液及淚液分泌減少,表現為眼及口的幹燥。幹燥綜合征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腺體外的髒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腎髒、肌肉、關節、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因唾液腺病變而出現口幹、多發性齲齒、腮腺炎等症狀的,稱為口幹燥症。因淚腺受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從而出現眼幹澀、有異物感、少淚等症狀的,稱為眼幹燥症。

幹燥綜合征可單獨存在,也可發生於另一種診斷明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係統性硬化症等。前者稱為原發性幹燥綜合征,後者稱為繼發性幹燥綜合征。因此,對於有幹燥症狀的人,判斷是否患有幹燥綜合征,還要檢查其有無自身免疫性缺陷,或合並其他係統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以明確是秋燥症還是原發性或繼發性幹燥綜合征。

自我保健防秋燥

一到秋天,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皮膚變得緊繃繃的,甚至起皮脫屑,毛發枯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幹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幹結。這種種表現都是由秋季天氣變化帶來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複發或加重,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因此,如何安度秋季,自我保健防秋燥就顯得十分重要。

及時增減衣服。

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不宜赤膊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多飲水。

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但喝流質的飲食,尤其是果汁和水等液體飲料時,飲用方法頗多講究,以少量頻飲為最佳。

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

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髒的清肅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