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推行的改革方針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為首的是禦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是武帝井鹽、鐵、酒官營政策的策劃者,他熱衷於武帝前期那種好大喜功的政策,反對轉變治國方針。於是,朝臣之間在治國方針上發生嚴重分歧。公元前81年二月,政府舉行了一場“鹽鐵會議”,就治國方針問題進行辯論。經過辯論,霍光所代表的一方占了上風,經過這次會議,進一步促進、堅定了改革的治國方針。正是由於實行了轉變,才能使瀕臨崩潰的西漢王朝又煥發出一些生機。

但是,朝臣內部的鬥爭卻在進一步激化,“鹽鐵會議”

後的第二年,便發生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密謀策的宮廷政變。

禦史大夫桑弘羊是在“鹽鐵會議”上與霍光對峙,最後失敗,又加上他曾替子弟某官,遭到霍光的拒絕。

因此,他對霍光非常憎恨。

霍光、上官桀兩家雖是親家,但兩人之間還是因為權力而產生了矛盾。上官桀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必須將壓在他頭上的霍光除去。而鄂邑長公主又因霍光未答應給鄂邑長公主的情夫封官而心生怨恨,也想除掉霍光。

漢武帝三子燕王劉旦因太子自殺,次於早死,滿以為帝位非他莫屬,不想卻傳給了少子,故對昭帝不無怨十艮。

如此一來,四方一拍即合,著手行動。

上官桀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過失,把材料交給燕王劉旦。劉旦遣人上書彈劾霍光:“霍光出京去長安東的廣明亭檢閱禦林軍,道上稱蹕,大官供備飲食,借用天子儀仗;任人唯親,他的長吏楊敞無功無垢卻當上了搜粟都尉;他還擅自調動校尉。霍光專權自恣,臣懷疑他圖謀不軌,願歸王室,宿衛京師,保衛皇上。”

上官桀和桑弘羊乘霍光休沐回家之際,勸昭帝把燕王的奏疏下發百官,罷免霍光。不料,漢昭帝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發。霍光上朝來見,年僅14的昭帝說:

“大將軍去廣明亭檢閱禦林軍,廣明亭近在咫尺,何須準備飲食?調動校尉一事不出十日,燕王怎能得知?若大將軍想圖謀不軌,不需校尉。”

這樣,一場旨在除掉霍光的計劃泡湯了。

上官桀等人不甘心失敗,決心鋌而走險。他們決定由鄂邑長公主出麵請霍光吃酒,借機殺掉霍光,然後除掉燕王劉旦,廢黜昭帝,擁立上官桀為帝。不料,他們的陰謀被稻田使者燕倉偵知並告發,昭帝與霍光發兵肅殺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誅滅三族,鄂邑長公主、燕王自殺。這場政變粉碎後,朝政漸趨安定。

公元前77年,昭帝年滿18歲,舉行冠禮。按舊製,加冠之後,昭帝親政,但軍權大事仍委諸霍光。霍光執掌大權不專權跋扈,君臣相安無事。“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成為曆史美談。

在昭帝和霍光的治理下,漢帝國政局穩定,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中興”局麵。

昭帝親政後的第三年,暴病而亡,年僅21歲。

宣帝劉詢

(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

在位時間:公元前74年~公元前48年

曾用年號:地節、五鳳、甘露、本始、神爵

諡號:孝宣帝

廟號:無

安葬地:不詳

公元前91年,宣帝劉詢出生,旋即因受“巫蠱事件”

牽連而被關進監獄。

公元前86年,劉詢獲釋,被列入宗室,這才開始過上富足的皇室生活。

公元前74年,劉詢在以權臣霍光為首的大臣的擁立下,登上皇位,是為宣帝。

公元前邱年,霍光逝世、劉詢開始著手鎮壓霍氏集團的叛亂,將大權收歸自己。

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於歸附西漢,長達150多年的漢匈戰爭結束。

公元前49年,漢宣帝劉詢逝世。

說起漢宣帝劉詢,他應該算是個平民皇帝。他剛出生就在監獄裏待到5歲,之後又長大在民間,有著坎坷的少年經曆,因此,他對下層社會的生活比較了解。這些經曆,使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對民間百姓的疾苦、吏治的得失、世間的不平有著深刻的了解,和那些生長於深宮中的皇帝十分不同。所以他即位後,才出台了不少比較有利於百姓的統治措施,再現了西漢文景時期的興盛局麵。

稀裏糊塗當皇帝

劉詢是戾太子劉據的孫子,他的經曆比較坎坷,剛出生五個月,就因祖父的謀反連坐進了班房,一直待到五歲方才出獄。在班房裏還差點被昏了頭的曾祖父漢武帝劉徹下令處死,幸好獄官邴吉堅持原則,才救了他一命。那是劉詢四歲那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因為重病,不久於人世的恐懼和想保持權力富貴的渴望,使他變得多疑和暴戾。這時,一些方士對漢武帝說:“陛下所以得病,恐怕與邪氣的衝犯有關。據我們觀察,長安監獄的上空有‘天子氣’,這是陛下致病的原因,隻有把長安監獄中所有的犯人統統殺掉,消除邪氣的根源,陛下的病才能好。”急於保命的漢武帝馬上下令:殺掉長安監獄中所有的犯人。當執行這一命令的官員深夜來到關押劉詢的監獄宣布這一命令時,遭到正直獄官邴吉的拒絕,他說:“皇曾孫這裏,我要對他的安全負責。至於其他犯人,都不是死罪,不能濫殺無辜!”由於邴吉剛正不阿。就此,幼小的劉詢又一次死裏逃生。事後,漢武帝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悔悟,下詔表彰了邴吉的行為。以後邴吉也成為了漢宣帝時期統治核心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