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那些終日追逐聲色狗馬的王氏子弟相比,王莽絕非那種誌驕意滿之輩,他爵位越高,節操愈謙,散盡家財,以求名聲;收贍名士,結交將相卿大夫。王莽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處在重病之中的大司馬大將軍王根,要求離職養病。於是人品出眾的王莽,靠著王氏外戚多年來的勢力,獲得了這個高位。

登上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後,王莽仍舊克己修行,延聘賢良名士幕僚,賞賜的錢財全用來分給這些名士,而自己更加儉樸,他母親生病,公卿大臣派其夫人前來探視,出來迎接客人的王夫人,穿著短衣布裙,那些貴夫人竟把她當作王莽家的奴婢了。

但王莽即使深藏不露,還是沒有在大司馬的位子上坐舒服,就被趕下了台。原因是劉欣上台了。劉欣是藩王入宮做皇帝,從小就聽說王氏外戚驕橫,心中十分不滿,於是王莽就成了王氏集團的替罪羊,被劉欣趕下了台。過了兩年,又把他趕回南陽新野都鄉封地。但是,劉欣未徹底剪除王氏外戚的勢力,特別是不敢絲毫觸動太皇太後王政君,給王莽留下了卷土重來的機會。

蟄居南陽的王莽,積極結交士人,沽名釣譽,等待時機,試圖東山再起。這時候,王莽的兒子王獲又幫了他一個大忙。這王獲適時地殺死了一個奴隸,這本來算不了什麼大事,但王莽痛斥兒子,叫王獲自殺以償命。

王莽的行為贏得了極大的聲譽,朝野上下為王莽喊冤叫屈者以百數,紛紛請求恢複王莽的官職。終於,劉欣迫於壓力,以侍奉太皇太後的名義,征王莽回京師長安。

漢哀帝劉欣死後,新即位的漢平帝太過年幼,於是太皇太後下令把軍政大權交給王莽。王莽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奏免了漢哀帝的男寵大司馬董賢,接著又把丁、傅兩家外戚趕出京師。他還不準平帝的母親衛氏人京。大權在握的王莽開始對朝廷進行大清洗,排斥異己,結黨營私又沽名釣譽,廣施恩惠,最後還獲得了“安漢公”的封號。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位置,王莽費盡心機,使女兒成為漢平帝的皇後。不久,王莽便獲得了“宰衡”的稱號,位列上公。王莽十分得意,讓禦史給他刻了一枚“宰衡大傅大司馬”的印章。

已生篡位之心的王莽,發現日漸長大的漢平帝對自己的不滿,將會成為自己代漢稱帝路上的一個絆腳石,於是便先下手為強,鳩殺了平帝,擁立年僅兩歲的劉嬰做“孺子”,自己做起“攝皇帝”來。王莽代漢自立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年邁的太皇太後有名無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漢自立了。

公元8年,梓潼縣一個無賴哀章見王莽有代漢而立之勢,決定來一次大的政治冒險。他偽造了兩個銅匱,一個上寫著“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個上寫著“赤帝行空某傳予皇帝金穗書。”“某者”,指漢高祖劉邦。書中說,王莽繼漢而立,為真天子,太皇太後應尊奉天命。

圖書中都寫著王莽八個大臣的名字,又自造了王興、王盛兩個名字,還有他自己的名字,說這11個人是新王朝的輔佐。一天黃昏,哀章穿著黃衣,拿著銅鍾,跑到漢高祖劉邦的祀廟,把兩檢銅匱交給仆射。仆射馬上報告王莽。次日清晨,王莽鄭重其事地來到高廟,拜受銅匱,又戴上皇冠去見太後,說明自己將承天傘代漢而立。

然後,來到未央宮前殿,在皇帝的寶座上坐下來,宣布自己代漢而立,定國號為“新”。

公元9年元旦,王莽在未央宮前殿隆重地舉行了登基大典。王莽率公卿朝見大皇太後王政君,奉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後”的璽綬,去掉漢朝的封號,大赦天下。

又下詔封孺子嬰為“安定公”,在平原立劉氏宗廟,瘋漢正朔;以孝平皇後為安定太後。宣讀完策令之後,王莽拉著年僅五歲的劉嬰流涕噓唏,說:“當初周公居攝,成帝長大後便還政了。我原也欲效法周公,無奈天命難違,不得如意。”哀歎良久,中傅把劉嬰帶下殿,北麵稱臣。

王莽自公元前22年步入仕途以來,從黃門郎、射聲校尉、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大司馬、攝皇帝,步步高升,最終代漢而立,建立了他的新朝。

有心改革無力治本

王莽代漢而立後,依照《周禮》設計了一套對社會進行“複古”改蘋的藍圖,試圖緩解自西漢中葉以來的社會危機,鞏固新朝地主階級的統治,是為“新政”。

新政的主要內容就是“王田令”、“私屬令”、“五均”、“賒貸”、“六管”以及官僚體製改革等內容,其中最能體現王莽改革藍圖和最主要的就是“王田令”和“私屬令”。

“王田令”主要是依照夏、商、周三代的井田製模式,進行土地改革。將天下田地更名曰“王田”;禁止土地買賣;一家羅口不滿8人而田地9叩畝者,把多餘的土地交出來,分給族人鄰裏;過去沒有土地的,按一夫一婦100畝瘦田;敢有違犯此令者,流放邊遠地區。為了抑製奴婢的增多,在頒布“王田令”的同時,又頒布了“私屬令”,將奴婢更名為“私屬”,禁止買賣奴婢,不聽令者,流放邊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