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劉裕
(公元363年~公元422年)
在位時間:公元420年~公元422年
曾用年號:永初
諡號:武帝
廟號:高祖
安葬地:建康初寧陵
公元363年,劉裕出生,
公元404年,劉裕平定桓玄叛亂,成為東晉最後一個權臣。
公元409年,劉裕北伐並消滅南燕。
公元416年,劉裕再次北伐,攻滅後秦。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建立劉宋。
公元422年,劉裕病逝,享年60歲。
“生子當如劉寄”,劉裕在兩晉南北朝時期算是一個比較聖明的君主。劉裕出生寒門,憑借著軍功一步步爬到皇帝的位置,這在以士族為統治基礎的南朝皇帝中是唯一的一個。劉裕當大將的時候治軍嚴明,深得將士們的愛戴,即位後又提倡儉樸,改變了自西晉以來的奢靡之風,可謂功勞大大的。
平叛北伐威名大震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劉裕早年喪父,家境貧寒。
年輕時的劉裕,曾揮汗躬耕於田野,上山砍柴,下澤捕魚,備嚐生活之艱辛。
如果沒有公元402年所發生的一次動亂,也許劉裕將會扛一輩子的鋤頭,但機會確實擺在他麵前了。這年,桓玄叛亂,東晉朝廷派司馬元顯和劉牢之率軍討伐桓女旦由於司馬元顯怯戰、劉牢之被收買,桓玄揮師進入建康,從此總攬朝政大權,成了東晉的主宰,劉牢之也隨之被殺。
劉牢之死後,桓玄又先後殺害北府將領高素、竺謙之、竺郎之、劉襲、劉秀武、孫無終等人。這時的劉裕在北府軍中的資格還不算老,桓玄不但沒有殺他,反而起用了他。劉裕後因擊破盧循之功,又加官彭城內史,深得桓氏倚重。他不露聲色,表麵上對桓氏忠心耿耿,暗地裏卻加緊活動,團結了一大批北府軍中下級軍官,時刻準備舉旗倒桓。
公元403年,桓玄正式即皇帝位。劉裕遂於次年與何無忌、檀憑之等人在京口起兵。桓玄聞知劉裕等舉兵反,非常害怕。有人很不理解,問他說:“劉裕等人乃烏合之眾,勢力微弱,必然不會成功,陛下為何如此憂慮?”桓玄搖搖頭,歎道:“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鬥浪之儲,而鬱蒲卻一擲百萬;何無忌酷似其舅;這些人共舉大事,怎敢說他不會成功。”
劉裕率軍擊敗桓玄手下的驍將吳甫之,並將吳甫之斬殺。隨後乘勝進擊,遇到了右衛將軍皇甫敷的阻擊。
檀憑之戰敗陣亡,隻剩劉裕孤軍作戰,被敵兵層層包圍,被皇甫敷差點殺死。正在危急時刻,劉裕的援軍趕到,將皇甫敷殺死,劉裕方才得救。桓玄聽到兩將戰死的消息後大驚,一麵繼續派將出戰,一麵悄悄預備舟船,準備形勢緊急就溜之大吉。
劉裕率軍又擊敗桓謙部隊,嚇得桓玄率親信數千人,詐稱出戰,坐船逃走。劉裕遂進入建康城,派劉毅、何無忌追擊桓玄,自己坐鎮京師。
劉裕進入建康後,經過一番整頓,使建康民心安定下來。之後,桓玄被劉裕追兵殺死,桓氏之亂遂平。公元405年,劉裕將白癡皇帝司馬德宗迎回建康,重登皇帝寶座。公元408年,由於朝臣擁護,劉裕人京輔政,掌握朝廷大權。
公元409年,劉裕率軍北伐南燕,很快將南燕消滅,生擒南燕國君慕容超,送至建康斬首。這次北伐南燕的勝利,收複了青、兗廣大地區,朝廷內外無不讚頌劉裕的功德。劉裕的功業,此時已經超過祖逖、桓溫,他的聲望一下子大大提高,朝中再也無人能與他相抗衡了。
這時,劉裕與劉毅產生矛盾,發生戰爭,隨後劉裕在桑蒲州擊敗劉毅。又乘勢將起兵叛亂的盧循、徐道複消滅。劉裕的威望進一步提高,遂有代晉自立之心。這時,在桑落州遭慘敗的劉毅見劉裕得勝而歸,威望大增,自己卻毫無建樹,更增添了怨恨之情。於是起兵,反對劉裕。劉裕立即派手下的兩員得力戰將王鎮惡、蒯恩為前鋒,討伐劉毅。王鎮惡與蒯恩很快擊敗劉毅,逼得劉毅兵敗自殺。
劉裕又親率大軍,先後剿滅諸葛長民、司馬休之、魯宗之、譙縱等江南的割據勢力,平定江南。
隨後,劉裕開始實踐他收複中原的抱負。公元416年,劉裕親率大軍北伐後秦。
北伐大軍分四路挺進,一路由王鎮惡、檀道濟率領步兵自淮、泗進取許昌、洛陽;一路由沈林子、高遵考率領水軍,與王鎮惡等配合,由漢水經滎陽石門人河;一路由沈田子、傅弘之率領,徑取武關;一路由王仲德率領水軍,由桓公瀆自淮人泗,自泗人清、濟,自清人河。
劉裕自己率領主力,也走王仲德這條路線。
公元417年,劉裕率主力先下洛陽,又抵潼關,破魏敗秦,直逼長安。劉裕率主力到了潼關,命王鎮惡攻打長安。王鎮惡使出破釜沉舟之計,率軍來到渭橋,令將士吃飽之後,便棄船登岸。王鎮惡激勵將士道:“諸位家都在江南,這裏是長安城北門外,離家萬裏,而船隻衣糧全已隨流而去,豈有求生之計!唯有死戰,可以立大功,不然,誰也別想活著回去!”眾人聽後,莫不踴躍爭先,很快攻陷長安,姚泓率妻子、群臣出降。後被送至建康斬首。後秦遂亡。